1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3c81ff3968011ca30091de

但它涉及到频率的稳定性,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来计算概率,要涉及到大量的重复试验,这是不现实的,而且频率是变化的,在这些波动的数值中,无法确定哪一个为概率值.于是产生了对一般随机现象明确定义概率的问题.

但无论是频率还是古典概率或几何概率都具有下列三条性质: (1) 非负性 对任何事件A,P(A)?0; (2) 规范性 P(?)?1;

(3) 可加性 当事件A,B互不相容:P(A?B)?P(A)?P(B).

对于可加性,不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任意有限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A1,A2?,An,有P(?Ai)??P(Ai).而在几何概率中,还要求它对可列个两

i?1i?1nn两互不相容事件之和有可加性,即可列可加性.

于是以这些性质为基础,抽象出近代概率论的公理化定义.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给定一个随机试验,?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任意一个事件A,规定一个实数,记作P(A).如果P(?)满足下列三条公理,那么就称P(A)为事件A的概率.

公理1 非负性:对于任意一个事件A,P(A)?0; 公理2 规范性:P(?)?1;

公理3 可列可加性: 当可列无限个事件A1,A2?,An,?两两互不相容时:

P(A1?A2??)?P(A1)?P(A2)??.

利用公理化定义可以导出概率的其它性质: 性质(i) P(?)?0.

17

证明 令An??(n?1, 2, ?),则由概率的可列可加性得

?An?1?n且AiAj??(i?j), i, j?1, 2, ?.??,

P(?)?P(?An)??P(An)??P(?).

n?1n?1n?1???由概率的非负性知,P(?)?0,故由上式知P(?)?0.

性质(ii) 有限可加性 若A1,A2,?,An两两互不相容,即AiAj??(i?j),则

P(A1?A2???An)?P(A1)?P(A2)??P(An). 这一性质的证明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略. 性质(iii) 对任何事件A,有

P(A)?1?P(A).

证明 因为A?A??,AA??,可知 1?P(?)?P(A)?P(A), 由此即得结论.此式虽然简单,却很有用.

例1.4.1 袋中有8个黑球和10个白球,大小、形状和重量都一样,从中任意地摸出4球,求至少有一个黑球的概率.

i8?iC8C10解法1 设Ai为“恰有i个黑球”,P(Ai)?,i?1,2,?8. 4C18A为“至少有一个黑球”,则

P(A)??P(Ai) (因A1,?A8两两互不相容)

i?18?95. 102解法2 设A为“摸出的4个球全是白球”, 则

18

4C10957,所以,P(A)?1?P(A)?. P(A)?4?102C18102显然,解法2要简单得多,如果直接计算A的概率,须将它分解成A1,?A8的概率之和,计算量较大.由此可知,P(A),P(A)中只要知道了一个,另一个就很容易算得,对于这类问题,常用此法,后面还将有更好的应用.

性质(iv) 若A?B,则 P(A?B)?P(A)?P(B). 证明 因为A?B,有A?(A?B)?B,且(A?B)B??,故

P(A)?P(A?B)?P(B),

所以 P(A?B)?P(A)?P(B)

又由概率的非负性,可知P(A)?P(B),反知不成立; 推论 任意事件A,有P(A)?1.

下面我们给出关于事件的并概率计算的一般公式:

性质(v)(加法公式) P(A?B)?P(A)?P(B)?P(AB). 证明 因为A?B?A?(B?AB),且A?(B?AB)??,所以

P(A?B)?P(A)?P(B?AB).

又AB?B,由性质(iv),P(B?AB)?P(B)?P(AB),代入上式即得

P(A?B)?P(A)?P(B)?P(AB).

加法公式还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和上去.以任意三个事件A,B,C为例 :

P(A?B?C)?P(A)?P(B)?P(C)?P(AB)?P(BC)?P(CA)?P(ABC).

19

灵活运用概率的性质有助于计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必须熟练掌握. 例1.4.2 设A,B为随机事件,P(A)?0.7,P(A?B)?0.3,求P(A?B). 解 因为 P(A?B)?P(AB)?1?P(AB),只须求出P(AB)即可. 又P(A?B)?0.3, 联想到A?B?A?AB,A?AB,于是

P(A?B)?P(A)?P(AB),P(AB)?0.7?0.3?0.4.

因此, P(A?B)?0.6.

例1.4.3 从0,1,2,?9十个数字中任选三个不同的数字,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A?“三个数字中不含0和5”; (2) B?“三个数字中不含0或5”;

解 设A1=“三个数字中不含0”; A2?“三个数字中不含5”. 则有

A?A1?A2,B?A1?A2,且可由古典概型直接计算得

33C9C877P(A1)?P(A2)?3?, P(A)?3? .

C1010C1015于是,由加法公式得

P(B)?P(A1?A2)?P(A1)?P(A2)?P(A1A2)?7774???10101515.

§1.5 条件概率与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一、 条件概率

在讨论事件的概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已知某一事件B已发生,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