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815b9e03d8ce2f006623a1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疏筋益骨,消肿止痛。 主治:同复原一穴。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针刺出黄水特效。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同复原一穴。

说明:复原穴在主治方面,董公书中只列了消骨头胀大,而胡师根据其所知扩大了其主治范围,公开

了董氏不传之秘。

配穴:(一)复原穴加水源穴及腕顺可治腰痛。

(二)本穴配三河加腕顺及瞻穴对坐骨神经痛有效。 (三)治骨刺,应先于病点放血,再取本穴下针,效显。

(四)复原一、二、三可取倒马三针同下在配上脊一、二、三穴可治脊椎骨痛。 【复原三穴】

穴位:手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中央内侧三分上二分半处即复原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同复原一穴。

取穴:掌心向上,当无名指第一节中央偏内侧三分半处是穴。即复原二穴上二分半处。 归经:入肝肾二经。 主治:同复原一穴。 穴性:疏筋益骨,消肿止痛。 主治:同复原一穴。 针刺法:同复原一穴。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同复原一穴。

配穴:(一)复原穴可配五虎穴、土水穴治疗骨肿。 (二)复原穴配腕顺穴治疗腰痛。

(三)复原穴可配骨关、木关、正脊一、二、三对脊椎骨痛有效。

说明:一—一及二—二部位上有很多治疗脊椎、腰及坐骨神经痛的要穴,当中可取二到三组搭配使用,

都能见到效果。

- 17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太阳一穴】

掌面小指第二節之中央點。 眼發黃、太陽穴頭痛、黃疸病。 五分針,針深二至三分。 穴位:手掌面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处。 解剖:掌指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肝胆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肝胆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主治:黄胆病、头昏、低血压高、三叉神经痛、眼病、手指痛、眉棱骨痛、太阳头痛、偏头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太阳一穴配太阳二穴同时下针,效果较佳。

说明:太阳穴在董公原著名为眼黄穴,只有第二节中央点一穴而已,而胡师增订了第一节正中央亦为

太阳穴,因太阳穴与脸部经外奇穴太阳穴,有相雷同之功能,故改名为太阳穴。

配穴:(一)头晕、头昏、可本穴加神耳上穴。

(二)偏头痛,可病灶放血,再取本穴加心灵一穴透穴。 (三)眉棱骨酸痛,可病灶放血,取本穴配二角明穴。 【太阳二穴】

穴位:手掌面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处。 解剖:手掌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肝胆神经。

- 18 -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肝胆二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主治:同太阳一穴。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一)本穴配太阳一穴,灵骨穴之偏头痛、太阳头痛、头晕,下针一分钟立愈。 (二)如为虚症头痛、头晕,可配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及皮生阳穴,效果佳。 (三)如为实症偏头痛除针太阳穴位,可于脸部太阳穴上放血,效果更佳。

说明:偏头痛就头侧面病灶放血有技巧,一般用三稜针直刺,血不容易流出,应当斜刺,并且要患者

低头,用力,暂时闭气,彼此配合,才能够除尽恶血。

- 19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五虎穴】

掌面拇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五分,共五穴。 治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肝腫大。 針深二分,五虎穴常用來治療對側指(趾)關節。 穴位:手掌面拇指第一节中央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解剖:掌指侧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脾肾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大拇指第一节中缐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止,

计有五穴,故名五虎穴。

归经:入肺、肝二经。 穴性: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脚掌内侧部分肿痛、肝肿大、肝硬化、全身骨肿。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黄水效佳。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治疗全身骨肿,或药物性骨肿,可配灵骨穴、大白穴、复原穴、效果更佳。

经验:五虎穴之位置为内外踝反应点,在临床上可在内外踝扭伤的部位放血,然后再扎五虎穴捻针,

对内外踝伤痛,常能扎后速愈。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