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原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94327201f69e314332949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 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难 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安排:4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

学时安排:12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8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2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重 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 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授课时间:8课时 思考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

3

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书目:

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重 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 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