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b486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3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考纲要求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提示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 ①天下独尊 ②皇权 ③中朝 ④宰相 ⑤中书门下 ⑥刺史 ⑦御史台帝 ⑨九品中正制 ⑩考试选官 ?州 ?中书省

[巧学妙用]

⑧汉武1

1.构图解史——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2.图说历史——宋代“二府三司制”

3.方法总结——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4.图示解史——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考法1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考题1】 (2017·吉林延边模拟)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

2

的“进步”是指(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答案 B

『方法突破』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比较得出历史特点是高考的常考模式。回答此类问题,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思考。如本题涉及主体是“三省六部制”,设问角度是“制度变革层面”。 『史论链接』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和审议机构,尚书省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但被排除在决策系统之外。

(2)相权三分,职权分明:既互相制衡,也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

考法2 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

【考题2】 (2017·湖南郴州模拟)清代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写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是由于( )

A.科举制的实行 B.宰相制的废除 C.行省制的确立 答案 A

『方法突破』 解答本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提炼题干的主旨:选官制度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其二,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这是由于科举制给士农工商的子孙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史论链接』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3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考法3 汉唐以来中枢机构的演变及特点

史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读史用史』

1.据史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

提示 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

2.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提示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综合以上史料,归纳古代中国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提示 方式:转移相权;分割相权。

『方法突破』 史料一主要展现了汉至唐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由“重用内朝”得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由“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可知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由“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可知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反映了唐代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史料二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由“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门下”的职能,反映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对皇权还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史论链接』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