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12(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c00f4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a

实验五 气浮试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气浮净水方法的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2. 了解气浮法设计参数,掌握最佳反应条件 二、 原理

气浮法就是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慢慢自下而上地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接触,并把污染物质黏附于气泡上(或气泡附于污染物上),从而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去。 三、 设备及用具 1. 接触气浮反应器

2. TA2—I程控混凝试验搅拌仪一台 3. 搅拌桨一个 4. 10ml移液管1根 5. 1000ml量筒1个

6. 10mg/ml聚合氯化铝溶液1瓶 7. HACH 2100N浊度仪一台 四、 内容与步骤 1. 测量并记录原水浊度。

2. 用1000ml量筒量取2L原水置于反应器中,盖好搅拌桨。

3. 启动程控搅拌仪,编程序(快速搅拌500rpm、0.5min;一级反应155rpm、3min;二级反应 47 rpm、3min;进溶气水 20rpm、1min;静置 0rpm、5min)并储存。 4. 用移液管向反应器中加入4ml聚合氯化铝溶液。

5. 运行程序,在进溶气水阶段拧开阀门,使溶气水均匀地进入反应器(速度400ml/min),分别设计进水量为0、5%、10%、15%(即进水时间分别为0、15、30、45S)注意观察絮体形成、并大、上升的过程。 6. 程序运行结束后,由取样口取样测量出水浊度,并记入表中。 五、 注意事项

1. 取原水及混凝剂时,在量取之前要先搅拌均匀

12

2. 进溶气水时要保证均匀进水,尽量不要在进水过程中改动进水流量。 六、 数据整理

原水 水温: ℃ 浊度: NTU 回流比 10% 15% 20% 25% 出水浊度(NTU) 浊度去除率(%) 七、 思考题

1. 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 试述影响混凝—气浮工艺的主要因素。 3. 气泡与絮体接触状况对气浮效果有何影响?

13

实验六 逆流气浮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逆流气浮工艺与普通气浮工艺水流形态的差异; 2、进一步理解不同参数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逆流气浮池是让混凝后带有絮粒的水由上而下流过池体,溶气水释放的气泡则由下而上浮起,经过气浮处理后由池底流出。这样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和下降的絮体进行反复的碰撞接触,增加相互碰撞的机会和次数,延长了接触时间。在运行过程中气浮池上部形成一带气絮体悬浮层拦截随水流下行的絮体颗粒,带气絮体体积质量随粘附气泡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最终上浮到气浮池顶部被去除。在池体下部,由于气泡刚刚形成并开始上浮,这时非常密集的气泡还没有被絮粒杂质吸附,由上部下来的漏网的絮粒不多,这就形成众多的气泡包围稀少的絮粒,起到气浮池出水前对其中杂质颗粒的拦截作用,从而提高了气浮处理效果。 三、 设备及用具

8. 混凝/逆流气浮反应器一套 9. 10ml移液管1根 10. 1000ml量筒1个 11. 聚合氯化铝溶液

12. HACH 2100N浊度仪一台 四、 试验步骤

1、熟悉实验仪器。检查溶气系统、回流系统、混凝系统工作状况; 2、启动空气压缩机,打开溶气水回流系统; 3、打开进水泵,调节到合适的进水流量; 4、打开加药泵,调节到合适的加药流量;

5、打开溶气罐底部阀门,向逆流气浮柱内通入溶气水;

6、调节进、出水流量阀,改变气浮池内水力负荷、排渣比,观察气浮池内悬浮絮体变化。

a) 测量气浮池进、出水浊度,观察逆流气浮处理效果。 五、 思考题

14

1、那些因素可以提高影逆流气浮处理的效果。 2、比较逆流气浮与常规气浮有何不同。

3、观察逆流气浮反应柱内气泡与絮体接触状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