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fe5f774afe04a1b171de4b

长安大学 1、地表排水一般规定

地表排水设施主要由各种沟,管组成,他们分别承担一定汇水面积范围内的地表水的汇集和排泄功能。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1)按排水的功能和要求选择沟,管的类型,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 2)将各项设施组合成一个将地表水顺畅地汇集,拦截和排引到路界外的系统

3)地表水被汇集或拦截后集中排放,流量流速都增大,增加了对沟渠和泻水口周围地面的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

4)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不会对路基路面,路界内外各项设施造成各种危害

2、确定沟管和各种泻水的断面形状和尺寸

根据设计降雨重现期的要求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可以确定设计流量,根据水力计算可以确定所需的断面尺寸。各种排水构造物所选用的材料都应按不用使用条件满足规定程度要求

3、地排排水设施不应兼作其他流水用途

4、路堤、路堑边坡坡面应首先考虑,采取坡面防护措施,以保障坡体稳定,减少冲刷,增加美观,路表排水设计应结合已采用的坡面防护措施,按所能提供的耐冲刷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排水措施

5、限制将地表水沟管的水流直接排入饮水水源,无法避免应对排水做净化处理。 3.3.3本路段的排水系统的安排 1、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的方式:一,让路面水以横向漫流形式向路堤表面分散排放。二,在路肩外侧边缘处设置拦水带,将路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同路肩铺面组成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内,然后通过隔一空间距设置的泻水和急流槽,集中排放到路堤坡脚外,两种排水方式的 主要依据表面水可能对路堤坡面造成的冲刷危害。 2、坡面排水

设计内容为:确定布置位置、横断面形状和尺寸及纵向坡度等,在土层中开挖的沟渠,其纵向坡度在0.3%~0.8%的范围是最适宜于排水的不淤积、不冲刷的坡度,因此一般不宜小于0.5%

1)边沟

25

长安大学

边坡纵坡应结合路线纵坡、地形、土质、泄水口位置等情况选定,尽可能与路线纵坡坡度一致。当路线纵坡小于沟底最小纵坡坡度时,边坡应采用沟底最小纵坡即0.5%,并缩短边沟出水口的间距,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边沟出水口的排放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桥涵水道位置,排到路基范围外,使之不冲刷路堤。

本地区土质为粘性土,根据规范应采用浆砌片石梯形边沟,尺寸结构见附图。边沟的拉坡设计,见排水设计表及平面布置图见地形图。

2)排水沟

排水沟用来引出路基附近低洼以及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的地点。

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经水力水文计算选定,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1.5。

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转弯处尽量作成弧形,半径不宜小于10~20m,长度不超过500m。

排水沟水流流入其他沟渠时,与原水道成锐角相交不大于45°。 不产生冲刷和淤积的总破宜通过水文水力计算,一般可取0.5%~1.0%,沟底采用浆砌片石厚20cm。

排水沟横断面结构图见附图 3)截水沟

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沟宽沟深不宜小于0.5m。

沟底应具有0.3%以上的纵坡,截水沟长度以200~500m为宜。截水沟的水流应排至路界以外,不宜一如路堑边沟,并防渗加固。

截水沟的图式见附图 4)跌水与急流槽

水流通过坡度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的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采用浆砌块石或水泥混凝土,各部分尺寸由水力计算确定。

5)路面内部排水

新建路面需要设置各种接缝,而路面在使用期间又会出现各种裂缝、松散、

26

长安大学

坑槽等病害,降落在路面表面的水会统购路面接缝或裂缝、松散等病害处或者面层孔隙下渗到路面结构内部。此外,道路两侧有滞水时,水分也有可能侧向渗入路面结构内部。

被围封在路面内部的水分会浸湿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土,使其强度下降,变形增加,从而使路面结构的承载力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会成为高空隙水压力和高流速的水流,促进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

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将积滞在路面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到路面和路基结构外,有利于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分为: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排水基层排水系统、排水垫层排水系统。

本路段位于山西大同地区,年降雨量不大,在地下水位影响较大的路段推荐采用排水基层排水系统与排水垫层排水系统的组合形式,在一般路段采用排水基层排水系统。

(1)排水基层

直接在面层下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沥青处治碎石不得小于6cm)其宽度超出面层宽度30cm~90cm,其厚度应按所需排放的水量和基层材料的渗透系数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排水基层由水泥或沥青处治含少量粒径4.75以下细料的开级配碎石集料组成

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30%,最大粒径可为20或25cm,不得超过层厚的2/3,粒径4.75mm以下不应大于10%,集料级配渗透系数不得小于300m/d,沥青处治碎石集料的沥青用量为约为集料干重的2.5%-4.5%

(2)排水垫层排水系统

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泵水进入路面结构,或者排除因负温差作用而积聚在路基土层的自由水,可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酌情配置纵向水沟,排水管和出水管等

排水垫层采用开集配集 砂或沙砾石,宽度贯穿路基全宽。

1 排水垫层集料在通过率为15%粒径应不大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15%的粒○

径的5倍

2 排水垫层集料在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应不大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85%○

时的粒径的5倍

27

长安大学

3 排水垫层集料在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应不大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85%○

时的粒径的25倍

4 排水垫层集料的不均匀系数○(通过率为60%的粒径与通过率为10%的粒径

的比值)不大于20。

3.3.4路基路面排水的综合设计

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应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派水能力强的完整的排水系统。

对于路面结构内部水通过排水基层排水系统排出路面内部。

对于地下水、滞水、泉水、因负温差作用而聚集在路基上层的自由水,通过路基顶面的排水垫层排水系统排除路基,统购排水沟,边沟排出路基范围之外。

在综合设计中,对于地面水可利用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备,将流向路基的山坡水和路基表面水分段截流引入自然沟谷,其他取土坑或低洼处,排出路基范围之外。自然沟谷与涵洞等排水设备,既密切配合又各自分工,充分发挥其效用,使排水顺畅,避免对路基的冲刷,又不致形成淤积而危害路基。

排水系统的布置图见平面地形图。

第四章 路面设计

路面直接承受行驶车辆的作用,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根据车辆行驶的需要,选用优质材料建成。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坚固的路基,不仅是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保证,而且能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至为重要。

为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使路基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不致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在路基的整体结构中还必须包括各项附属设施,其中有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加固以及与路基工程直接相关的设施,如弃土堆、取土坑、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及错车道等。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