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人文素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谈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人文素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11d119f90f76c660371aab

浅谈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人文素养

摘要:人文素养表现在拥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不屈不挠的意志、创新探索的精神、关心国计民生等方面,它可以引领一个科技工作者走向成功。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可以培养更多更有用的科技人才,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人类,共建人类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人文素养;科技

人文素养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人文素养制约着一个人施展技术的空间,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素养,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它左右和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说: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言语;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以变成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人的命运循环的起点在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的有无、是否健康、能否发展却主要取决于人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使人之为人的精神支撑,它丰富着人的心灵,健全着人的人格,使人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它支撑着人的立身之本,缺乏人文素养的人与冷漠的行尸走肉毫无差别。人文素养对普通人的成长进步来说尚且如此重要,其对肩负人类科技进步重要任务、探索人类自然奥秘的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必将会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事业整体全面的发展进步,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不仅具有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而且还具有非常可贵的人文素养,是一批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他们对他人、对国家社会、对自然环境都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一批目光狭窄、缺乏人文关怀、冷漠自私、“有技术,没文化”的高级技工。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究竟应具有哪些人文素养呢?

一、热爱祖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是有自己的祖国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科技工作者是要挺身而出、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科技工作者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自己伟大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感到骄傲,关心国计民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献身科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科技人才紧缺,在这种情形之下,钱学森说: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指导下,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批科技工作者毅然舍弃了国外的金钱、名誉、地位等,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社会责任感也是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随着科学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参与和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为了使科学技术更多地造福于人类,科技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需求,自觉地保证科学知识的正确应用。

居里夫人就是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中的光辉典范。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发现“镭”以后,许多商人企图以高价购买生产“镭”的专利,但是居里夫人断然拒绝,她回答到:“没有人应该由镭致富,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②”

爱因斯坦提倡科学家应比普通人对社会进步有“更多的责任”,科学家是人类社会的精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科学家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大凡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在科研活动中不忘自己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献身科学,勇于探索

科学需要艰苦创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任何科学成果的得来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爱迪生作为“发明大王”,其成功的背后也是经历了许多失败。为寻找灯丝,他实验了数千种材料;为了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八千次,因此爱迪生常常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③”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就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的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在科技史上,甘愿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科技工作者比比皆是。正是由于一

代代的科技工作者们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技活动,才使得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

三、兴趣广泛,积极向上

爱因斯坦不光是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曾说过: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创造就得有感情。艺术对科学的影响不是简单地说画一张画,就变成科学,科学的研究……都是需要理智的,但是,鼓舞这些强烈理智的推动力是基于感情;同样的,艺术家用创新的方法激发人类普遍性的内在情感,这些创新方法和观念和理智分不开。④”科学研究对科学家来说,是需要感情、需要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执着的兴趣爱好可以指引科技工作者一直为之奋斗,培养广泛的兴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翻开科学的历史,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兴趣大都很广泛,他们的人文修养之深,一点都不亚于一些文学家、哲学家。深厚的人文修养,滋养着他们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在这些科学家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培养广泛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科学家的成功光有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刻苦钻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做依托。科学家“学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扩大自己的人文空间,宽厚的人文素养使科学家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开展某一领域的研究。

人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高级动物。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精神向往和人生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人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给人以现世和终极的关怀,表现为人生理想和追求。人是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而人文素养,作为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的滋养者,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⑤

历数真正的科学家,无论是国外的爱因斯坦、富兰克林,还是国内的袁隆平、钱学森等,在他们伟大的科学贡献当中,都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支撑。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得他们具有了伟大的科研奉献精神,不屈的精神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科学探索精神。他们的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敬仰。

总之,科学研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阻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怕困难,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在科研活动当中,作为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滋养者的人文素养是取得科研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人文素养与科研活动是如影随形的,科学研究始终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人文素养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可以培养更多更有用的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人类,共建人类的美好家园。

注释: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8.

②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③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17.

④李远略.李政道论科学与艺术[J].现代物理知识,2003(5).

⑤刘慧玲,李亿华.浅论人文因素对科学家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