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技术--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PTN技术--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31148e83d049649b665829

4.2.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

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以下三大类: (1)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

PTN网络内的线性保护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1或1︰N (N >1)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 SNC/S保护和双向1︰1 SNC/S保护,应至少支持双向1︰1保护机制。

PTN网络内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保护机制,应至少支持一种环网保护机制。

(2)分组传达网与其他网络的接入链路保护 1.TDM/ATM接入链路的1+1或1︰N保护。

2.以太网GE/10GE接入链路的保护,即链路聚合组(LAG)。 (3)双归保护

PTN网络内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相配合,实现在接入链路或PTN接入节点失效情况下的端到端业务保护。具体实现机制待研究。

PTN的网络内保护方式应满足以下通用功能要求:

(1)PTN的保护倒换应支持链路、节点故障和网管外部命令的触发,并应支持各种倒换请求的优先级处理。故障类型触发支持物理链路、VP/VC信号失效(SF)和中间节点失效,支持信号劣化(SD)。外部命令触发支持锁定到工作、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清除命令等网管命令。

(2)保护倒换方式包括支持单端倒换和双端倒换类型,支持配置为返回或不返回操作模式,支持等待恢复(WTR)功能的启动和等待恢复时间的设置。

9

(3)保护倒换时间。在拖延时间设置为0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引起的业务受损时间应不大于50 ms(对SD触发的保护倒换除外)。

(4)拖延时间设置。在PTN的底层网络(如WDM和OTN) 配置了保护方式情况下,PTN网络保护方式应支持拖延时间的设置,可设置为50 ms或100 ms。1.4 PTN网络的OAM架构和功能要求

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4.3.PTN的网络层次定位

PTN继承了SDH/MSTP良好的组网、保护和可运维能力,又利用IP化的内核提供了完善的弹性带宽分配、统计复用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能为以太网、TDM和ATM等业务提供丰富的客户侧接口,非常适合于高等级、小颗粒业务的灵活接入、汇聚收敛和统计复用。而PTN能提供的最大速率网络侧接口只有10GE(万兆以太网)接口,以其组建骨干层以上网络显然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带宽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因此,PTN定位于城域汇聚接入层网络,未来可与由DWDM/OTN设备组建的具备超大带宽传送能力的城域核心骨干层网络和由PON设备组建的侧重于密集型普通用户接入的全业务接入网络共同构成城域传送网的主体。

4.4.PTN与其他网络的关系

在城域汇聚接入层,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或正在组建SDH/MSTP网、IP城域网和全业务接入网三张网络,PTN网络的建设是否会产生对已有网络的重叠

10

或替代呢?从各网络适合承载的业务类型上看,在短期内是不会产生的。SDH/MSTP网适合承载TDM业务和少量高等级数据业务、IP城域网和全业务接入网在承载普通数据业务时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PTN则适合承载高等级的数据业务和少量TDM业务,由于TDM业务和服务等级差异化的数据业务需求短时间内不会消亡,企业也有进一步挖掘当前网络潜力以保护投资的需要,因此PTN将会与现有网络长期共存,并共同为用户提供在业务种类和安全等级等方面更符合用户要求的服务。

第5章.PTN的主要应用场景

PTN设备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主要是在城域网中,主要是移动回传、优质客户接入与大客户虚拟网。

PTN的组网应用

在现网结构的基础上,城域传输网PTN设备的引入总体上可分为PTN与SDH/MSTP独立组网,PTN与SDH/MSTP混合组网以及PTN与 IPoverWDM/OTN联合组网3种模式。在混合组网模式中,根据IP分组业务需求和发展,PTN设备的引入又可以分为4个演进阶段,下面分别介绍并分析。

5.1.混合组网模式

依托原有的MSTP网络,从有业务需求的接入点发起,由SDH和PTN混合组环逐步向全PTN组环演进的模式称之为混合组网模式。混合组网模式可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

11

图1 混合组网模式

阶段一:在基站IP化和全业务启动的初期,接入层出现零星的IP业务接入需求,PTN设备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接入层,与既有的SDH设备混合组建SDH环,提供E1、FE等业务的接入,考虑到接入IP业务需求量不大,该阶段汇聚层以上采用MSTP组网方式仍然可以满足需求。

阶段二:随着基站IP化的深入和全业务的持续推进,在业务发达的局部地区将形成由PTN单独构建的GE环。考虑到部分汇聚点下挂GE接入环的需求,汇聚层的相关节点(如节点E、F)可通过MSTP直接替换成PTN或者MSTP逐渐升级为PTN设备的方式,使此类节点具备GE环的接入能力,但整个汇聚层仍然为MSTP组网,接入层GE环的FE业务需要在汇聚节点E、F处通过业务终接板转化成E1模式后,再通过汇聚层传输。

阶段三:在IP业务的爆发期,接入层GE环数量剧增,对汇聚层的分组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该阶段汇聚层部分节点,如B、E、F节点之间在MSTP环路的基础上,再叠加组建GE/10GE环,满足接入层TDM业务、IP业务的同时接入和分离承载。

阶段四:在网络发展远期,全网实现AllIP化后,城域汇聚层和接入层形成全PTN设备构建的分组传送网,网络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管理维护进一步简化。

前3个阶段,业务的配置类似于SDH/MSTP网络端到端的1+1PP方式,只是演进到第四阶段纯PTN组网,业务的配置转变为端到端的 1∶1LSP方式。总体上,混合组网有利于SDH/MSTP网络向全PTN的平滑演进,允许不同阶段、不同设备、不同类型环路的共存,投资分步进行,风险较小,但在网络演进初期,混合组网模式中由于PTN设备必须兼顾SDH功能,导致网络面向IP业务的传送能力被限制并弱化了,无法发挥PTN内核IP化的优势。在网络发展后期,又涉及到大量的业务割接,网络维护的压力非常大。鉴于此,除了现网资源缺乏(如局房机位紧张、电源容量受限、光缆路由不具备条件)确实无法满足单独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