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二 - -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贵阳市“十二 - -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767033a32d7375a4178058

公顷。

为实现污染减排,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确保了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到2010年6月底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已达到15座,实现各县均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从1999年日处理污水2万吨提升至日处理污水65.1万吨,其中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处理能力为58.05万吨。同时,配套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7.91公里。城区通过对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小黄河、松溪河等河道治理,逐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2“十一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给水系统的供给能力、污水及垃圾的处理能力等以及行业管理的组织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贵阳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全力以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了“一横一纵一环”、“三环十六射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主骨架路网,道路面积率达为 %,人均道路面积为 平方米;大力完善慢行系统,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老城区人均拥有人行道面积4.24平方米,共设置人行过街设施257处,其中人行天桥25座,人行横道185处,地下通道47处;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共有15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5.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垃圾处理率达到32.45%;雨污分流系统正在完善;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实施了饮水安全应急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79立方米/天,同时,新建、改扩建了部分乡镇供水工程,基本满足了我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先后有7项煤气工程和液化石油气工程建成投产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市燃气供应和保障能力;每年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完善我市绿地系统,生态恢复面积7266平方米;启动实施将军山物流中心、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龙洞堡物流中心;启动金阳客运站、贵阳客运东站、贵阳客运西站、贵阳客运南站;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4

监测预报等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开阳县、息烽县的“十有县”创建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发了矿产资源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已通过测试和验收并正式应用。城市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是贵阳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强市升位的重要举措。金阳新区新型现代化城区雏形初步显现,“十一五”以来,金阳新区认真按照“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完成17平方公里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向40平方公里延伸”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结构优化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云岩区“十一·五”以来,主要完成了黔灵东西路、飞山街、松山路等拓宽改造工程;黔春路及排洪大沟等改造工程、雅关截污沟改造工程,水东路及南明河截污建设工程、金工路(云岩段)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改造投资21.86亿元,建设改造总里程25.58公里;大沟整治投资2.24亿元,建设规模全长5.27公里。同时,协助“三马”片区改造开发指挥部推进“三马”片区开发建设工作;北京东路、北二环、东二环、甲秀北路建设拆迁工作正在有条不絮地进行中。

南明区“十一五”期间,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总体水平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龙洞堡新区开发步伐,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配合贵阳市顺利完成了机场路建设,实施完成了南明区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龙洞片区整体开发方面,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龙洞堡片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龙洞堡片区排污综合治理一期(排污隧洞)工程顺利完成。龙水路、兴业西路、兴业南路、十号路及党校排水大沟、鱼梁河截污沟、龙水路1号大沟、龙水路2号大沟等“四路四沟”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乌当区“十一五”期间,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围绕“黔中秘境,自然乌当”城市品牌,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水东路(乌当段)、四光路、新添大道(乌当段)、北衙路、观溪路、环溪路

5

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松溪河、环溪河流域污水收集市政工程。新庄污水处理厂乌当段南明河截污沟工程全面完成。

花溪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将军路、河滨路、民主路等城区多条道路的改造,为开展“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白云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白云北路、刚玉街、建设路等三条道路的改造,总投资额为7668万元。迎宾路(白云南路)、金大路二期、建安路、长山路等四条道路因规划调整、财政资金紧缺等原因未进行建设。

小河区“十一五”期间,根据已经确定的贵阳市骨干路网总体框架,谋划域内路网规划建设。着眼处理好打通“大动脉”和疏通“毛细血管”的关系,高度重视与环城高速公路、花溪二道、二环路西南段的有机衔接。区内规划建设的“五纵四横”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到2010年初全区道路总里程74.1千米,道路总面积167.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3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建设实施了道路交通、给排水、污水处理、能源、水利、邮政通信等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高新区实际管辖范围为金阳园区2平方公里和新拓区的17平方公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十一五”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目标,以实施城市形象建设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金阳科技产业园规划道路基本建设完成;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金苏大道和麦沙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正在抓紧施工。加强以水、电、燃气、通讯、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长岭变电站、金阳LNG燃气站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金阳园区基础设施。

开阳县“十一五”期间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及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按照“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优美乡镇”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建开州大道、污水处理厂一期、环湖新区绿地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44公里。

修文县“十一五”期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了县城翠微路、

6

河滨路长征路口至新客车站段等道路建设工程、县城区城市主干道白改黑工程、综合管网入地约10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县城截污干管建设工程、河道整治二、三、四期工程、阳明广场及河滨广场、河道绿化建设工程、阳明大道两侧绿化工程,完成慢行系统人行道彩板及青石板铺装工程。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12.2公里。

息烽县“十一五”以来,,围绕建设“经济活跃,城乡和谐,交通便利,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目标,实现贵阳一小时都市圈重要节点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条件,扩大县城的经济规模总量,提升县城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4个绿化广场等工程。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11.9公里。

清镇市把清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城连水、水连城、依山傍湖的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最适宜于人居住、最适宜于企业家创业、最适宜于科学家思维的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作为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发展思路,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市政道路、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云岭西路、云岭中路、云岭东路、红旗路等城市主干道13条,次干道12条,小区道路19条,城区道路总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了人民广场、东门桥广场。实施城市“亮丽工程”,城区路灯覆盖率达95%以上。铺设红枫街等主次干道人行道彩砖6万余平方米。在市场、商业街道、居民小区、广场等重点地段建设水冲式公厕19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并积极争取建设清镇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32.1公里。

2.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使贵阳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屹立于西南高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的同时,由于历史形成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使得经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等之间的矛盾在局部地区反而更加尖锐。

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起点低,城市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城市基础设施存在一定不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