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后家长会材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最后家长会材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7ae16858fafab069dc026f

的科目从进入考场到开卷、阅卷、如何进行考试、如何检查、直到交卷等细节过脑。做到心中有数,会有利于临场发挥。 自制力差 冲刺阶段如何调整

主持人:许多考生反映自己的自制力差,喜欢玩电脑看电视,复习时老是静不下心,怎么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把持住自己全心投入复习?

甘露春:自制力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品德,没有坚强的毅志力,在人生最关键、最紧张的时刻当然会有心乱的心理现象。把握你的机会,在最后关头冲刺成功是你一生的体验。无论你多烦,无论你多没心机,只要想到“就这一次”,暗示自己努力,你就对得起自己。想到这点,你就会毫不留情地把电视、电脑丢一边去了。 主持人:如何在考试期间树立自信心?从心理角度来讲,自信心是不是也是心理问题之一?

甘露春:要知道高考没有自信心肯定不行,自信心是一种精神动力,它的建立是基于自身当前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和其他人比较。只要在考试中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就能精神百倍地沉着应战,取得胜利。

家长做到五多五少,给考生正面影响 主持人:在考生考试前,家长是否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的状态?家长的状态是否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状态?

甘露春:“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养了十八、九年就等这一刻实现,的确令人紧张,出现焦虑在情理之中。有些家长因为过分焦虑,变得哆嗦,如重复问问题,煮很多菜,在家来回走等等,这不仅不会令考生出状态,反而还会直接影响,甚至感染考生的情绪,于高考不利。

主持人: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从而给考生起到一个正面的影响?

甘露春:高考临近,家长应该做好后勤工作,努力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包括家长自身的心理调节。首先要与考生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少干扰他的作习时间,那怕是提醒也应该简单,多一些自由空间。其次,多鼓励,少批评; 多讲好事,少提坏事;多建议休闲的事,少关注考试的事;多展示将来幸福生活的情景,少比较考试与未来的关系。相信孩子能正确对待,相信他们一定能考出水平来。 网友提问:我的孩子今年因感觉基础不牢想放弃,明年再考怎么办?我是想让他再拼搏一下,不要轻言放弃,怎么劝?

甘露春:你的孩子是对考试的结果产生恐惧才有想放弃的念头,告诉他结果不是关键,关键是取得经验,让他放心考,无论结果如何,全家人都支持他!

网友提问:去年考场编排出来后,一孩子发现考点、考场以及座位不太令他满意,结果莫名其妙地烦燥,最终考试失败,请主任谈谈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好何予以调节,谢谢! 甘露春:每年都有考场编排错误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考生与家长必须提前1小时到场,最好由家长在可行范围内进行核对、复查,考生不必操心,考前做好“不理想”的心理准备,尽量抓紧时间休息好。我认为,有备而来的考生,是能够面对任何变化的。如果真的发现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听从监考人员的安排,“人动心不动”。 家长在考场外陪考好不好 主持人:考试的时候家长在门口等,对于考生的心理是否会有影响?家长是否应该在考场外等候?如何根据考生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甘露春:考试需要环境,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果你的性格较弱,经常需要亲人的照顾,那还是有家长在场好,那是一种精神安慰;如果你较独立,有性格,怕麻烦,家长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主持人:有的家长为了表达

对孩子的鼓励和重视,会选择在考试前找孩子谈话,表达自己的对孩子的期望和信心,这种方式是否必要?会不会反而给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甘露春:我认为,由家长在考前谈期望有负面影响,只能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没有任何必要。如果要谈也应该由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用专业角度去谈。要知道,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已经属于成年,他们已经具备责任能力了。 高考后掌握好心理松紧度 主持人:我们发现高考后两周是考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的考生觉得解放了,心理紧绷的弦一下子断了,是否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身心问题?如何应对?

甘露春:高考前和高考后的心理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即落差很大。考试前来不急顾虑的问题会在考后涌现。有些同学会突然感觉头脑空虚,无所事事,内心难过;有的同学会因为考试后的结果忧心忡忡,浮想联翩;也有的同学,因为压力突然解除,兴奋过头而失眠烦躁。因此,高考结束后的放松也要保持一定的“斜率”,慢慢解除。

主持人:复习、考试、考完后,这其中有许多的压力需要舒解,有没有哪些适当的发泄方法可供考生采用?

甘露春:复习、考试阶段的压力可以采用温和型放松,如听歌、画画、书法、弹琴、聊天等;考完之后,可以做一些激烈体育运动,或远足,有条件的还可以处出旅游。

主持人:面对落榜的情况,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应对?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值得警惕的?家长和考生的错误对待有没有可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比如考生接受不了而产生轻生的现象?

甘露春:每年都有人落榜,只是没有人希望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既然考生已经尽力了,落榜也应该理性接受现实。家长不应该指责,考生也不必内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人生道路千万条。你可以选择复读,也可以进职校,甚至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一生几十年,到底谁比谁幸福,哪能用一时的挫折来替代,更不可用轻生来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