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 道路设计 计算书 范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公路 道路设计 计算书 范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9082c13968011ca2009190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李家山至陈家沟路段设计说明书

图 5.3

计算高度 6.09 (m) 1.无荷载时破裂角: 33.29

2.荷载在破裂体上的布置宽度B0: 5.98 3.换算成土柱高度: 0.42 (m) 4.破裂角: 33.29 5.土压力:117.26 (kN)

6.作用点高度(相对于墙趾): 2.44 (m) 水平距离(相对于墙趾): 3.08 (m) 7.衡重台上的土体重: 88.62 (kN)

8.汽车荷载对衡重台产生的压力: 0.00 (kN) 上墙截面强度验算:

衡重台截面以上墙体重量W:118.25 (kN)

作用于上墙墙背的土压力,水平分量Ex'(kN): 56.94 (kN) 竖直分量Ey': 0.79 (kN) 上墙重力的力臂Zw:118.25 (kN)

作用于上墙墙背的土压力,水平分量Ex'(kN): 56.94 (kN) 作用于上墙墙背的土压力高度: 1.63 (m) 合力作用力臂Zn: 0.21 (m) 截面宽度B:203.90 (cm) 偏心距e1: 80.57 (cm)

截面上压应力:面坡:226.56 (kPa) 背坡:-92.13 (kPa) 直剪向应力: 1.04 (kPa) 斜截面剪应力: 43.78 (kPa) 滑动稳定性验算: 1.基底摩擦系数: 0.40 2.基底倾斜度: 0.10

2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李家山至陈家沟路段设计说明书

3.墙自重W:484.78 (kN) 4.上墙土压力:113.71 (kN) 下墙土压力:117.26 (kN) 衡重台上土重: 88.62 (kN)

5.汽车荷载对衡重台产生的压力: 0.00 (kN) 6.滑移力:104.64 (kN) 抗滑力:279.15 (kN) 7.抗滑稳定系数Kc1: 2.67

抗滑稳定验算满足: Kc1 = 2.67 >1.300 地基土抗剪稳定性验算: 1.地基土摩擦系数: 0.60 2.地基填土容重: 19.00 (kN/m3) 3.地基土层水平向:滑移力:173.57 (kN) 抗滑力:413.71 (kN)

4.地基土抗剪稳定系数: 2.38

地基土抗剪稳定验算满足: Kc2 = 2.38 >1.300 倾覆稳定性验算:

相对于墙趾点,墙身重力的力臂Zw: 1.80 (m) 验算挡土墙绕墙趾的倾覆稳定性 倾覆力矩:710.43 (kN*m) 抗倾覆力矩:1471.27 (kN*m) 倾覆稳定系数: 2.07

抗倾覆稳定验算满足: K0 = 2.07 >1.500 地基应力及偏心距验算:

基础为天然基础,验算墙底偏心距及压应力: 1.作用于基础底的总竖向力:697.89 (kN) 2.总弯距:760.84 (kN*m) 3.基础底面宽度:242.08 (m) 4.偏心距e: 12.02 (cm)

5.基础底面合力作用点距离基础趾点的距离Zn: 1.09 (m) 6.基底压应力: 趾部:374.17 (kPa) 踵部:202.41 (kPa)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最大压应力: 374.17 < 800.00 (kPa) 下墙截面强度验算: 土压力计算:

2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李家山至陈家沟路段设计说明书

受力情况: (采用公式): 3 计算高度为: 4.95 (m) 1.无荷载时的破裂角: 33.29

2.荷载在破裂体上的布置宽度B0: 5.52 (m) 3.换算成土柱高度: 0.43 (m) 4.破裂角: 33.29 5.土压力: 89.03 (kN)

6.作用点高度(相对于截面): 2.22 (m) 作用点(相对于截面外侧)水平位置: 2.75 (m) 7.衡重台上的土体重: 88.62 (kN)

8.汽车荷载对衡重台产生的压力: 0.00 (kN) 强度验算:

验算截面以上墙体重量:424.97 (kN)

相对于验算截面外边缘,墙身重力的力臂Zw: 1.37 (m) 法向应力检算:

作用于验算截面的总竖向力:621.27 (kN) 总弯距:505.14 (kN*m)

相对于验算截面外边缘,合力作用力臂Zn: 0.81 (m) 截面宽度B:219.90 (cm) 偏心距e: 28.64 (cm)

截面上压应力:面坡:503.31 (kPa) 背坡: 61.74 (kPa)

5.4挡土墙长度、分段及路堤的衔接

按前面的初步确定的基础埋深、断面尺寸,在墙趾纵断面上进行布置,根据地形变化的情况,均采用台阶基底。两端在与其相邻处用锥坡衔接。泄水孔间距2~3m,沉降伸缩缝间距为10~15m。

5.5边坡防护工程

边坡坡度为1:0.5的路堑用网格式草坪平铺,岩石不防护,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加固均为7.5#浆砌片石,其厚度为0.2m,在铺草坪的地段其边坡应铺设8cm的种植土,预制块为20#水泥砼,预制块空心处回填8cm种植土,并播撒草籽。要求浆砌片石用未风化坚硬岩石,片时强度不低于30Mpa,砌筑用7.5#水泥砂浆,勾缝用10#水泥砂浆。

详细设计见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图。

2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李家山至陈家沟路段设计说明书

5.6注意事项

(1)挡墙形式采用衡重式路堤墙。

(2)泄水孔间距2~3m,,沉降伸缩缝间距为10~15m。 (3)对材料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按有关规范要求。

5.7设计成果

挡土墙设计图,边坡防护设计图,路基排水防护工程数量表。

第六章 路面结构设计

6.1 概述

由于本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适应的路面类型宜选用次高级路面,但根据所给的交通量分析,该条路的交通量比较大,应该把路面等级相对提高,故最终选用高级路面,虽然初期建设投资高,但路面养护费用少,运输成本低。

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个方案之间进行比选:

(1)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方面,根据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算,该条路交通等级已达到重交通等级,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初估板厚为23~25cm。这样修筑路面将需要大量的水泥和水,投资将相当高。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20~40年,对本条二级公路而言,因为路基宽度较窄,随着经济的增长,其使用年限不易超过15年,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合适。

(2)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地面,设计年限为12年,考虑路面等级和交通量,结合规范推荐组合,综合考虑防水和耐磨性等指标。

在填方干燥路段采用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做基层,20cm石灰土稳定碎石做底基层。

在挖方中湿路段采用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20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做基层,23cm石灰土稳定碎石做底基层。

6.2 计算步骤

确定公路所属自然区划,土基干湿类型,划分路段,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E0。

该路属于Ⅴ2区,根据路槽底距地下水位高度来确定土基干湿类型,由于缺乏有关资料,故根据填挖值大致划分干湿路段。高填方不易受到水流冲击,划作干燥段,挖方段易受地下水影响,低填方也易受到水流冲击,划分为中湿段。

故把K0+000-K1+380 和K2+280-K3+050划分为中湿路段,把K1+380~K2+280划分为干燥路段,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