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c91fff84868762cbaed522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罗马人的法典(12分)

52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法典,汇集罗马法即《查士丁尼法典》。这套法典由下面这段文字开始: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体现了哪些法治精神?(4分) (2)查士丁尼为什么要编撰法典?(2分)

(3)查士丁尼从哪些方面树立法典的权威和信用?(6分) 37.帝国的抉择(14分)

(1)图片场景涉及到哪两种制度的争论?(2分)

(2)这两种制度分别得到哪家学派的支持?为什么?(6分) (3)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8.千年前的发明(12分)

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材料中的“此法”是指哪一制度?创建于何时?(4分)

(2)你赞成“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吗?说明理由。(5分) (3)为何“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3分) 39.绅士的回应(12分)

某天,我与这些中产阶级绅士中的一位走进曼彻斯特。我向他提及令人惭愧和不卫生的贫民区,想引他注意这个城市的工厂工人,其居住地区是如何令人作呕。我表示我生平从未看过这样糟糕的城市。这位绅士耐心地倾听,然而,却在我们分手告别的那个街角上评论说:“但是这里有很多钱可赚啊。早安,先生!”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5年

问题:你如何看待该绅士对恩格斯的回应?(12分) 40.梁启超的思考(25分)

只讲“德、赛”两先生是不够的,还当讲“费先生(哲学)”。欧战后西人想到了须请“费先生”出来,讲个根本和平的办法。因为费先生是很可以帮助赛先生达他的目的,并且人类应该有一种高尚的生活,是全靠费先生创造的。总之,前数十年是赛先生专权的时代,现在是赛先生和费先生共和的时代。这是欧美一般赛先生和费先生的门生所公认的。何以贵志只拥护赛先生,而不提及费先生呢?

——梁启超 1919年

(1)文中“贵志”是指什么?创刊于何时?(4分) (2)欧战后西人为什么想到了须请“费先生”出来?(6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思考?(15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 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D 21 B 2 B 12 A 22 C 3 D 13 D 23 D 4 D 14 C 24 B 5 C 15 B 25 B 6 C 16 A 26 D 7 B 17 C 27 B 8 A 18 D 28 C 9 B 19 B 29 B 10 C 20 A 30 B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 31 32 33 34 35 3分 C C A D C 1分 A B B A A 1分 B D C B D 0分 D A D C B 二、非选择题(75分)

36.罗马人的法典(12分)

(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完整。(写出两点4分) 法律具有神圣性、权威性;法律维护公正;法律需讲求理性。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不完整(一点2分) 水平3:其他答案0分。

(2)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2分)

维护帝国皇帝的权威,保证统治合法性;维护统治;协调社会矛盾。 水平2: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0—1分) 如维护皇帝天威或实施公正统治等。

(3)水平1:从材料中完整提取信息并概括。(6分,任三)

利用基督教的神圣性、皇帝的权威(世俗权力)、法学家的智慧、罗马法的传统或遗产。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不完整。按点给分,答出两点(2—4分) 水平3: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37.帝国的抉择(15分)

(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概括(2分) 封邦建国制度(或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

水平2: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问题指向不符(0—1分) 如封立诸侯、将军和大臣;中央集权制度等。 (2)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概括。

儒家(1分):主张重建周礼权威,恢复身份等级秩序,支持分封。(2分) 法家(1分):主张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贵族特权,支持郡县。(2分)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不完整。按点给分(2—4分) 水平3: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3)水平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6分)

秦始皇选择了郡县制(2分)这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这种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统治的蓝本,沿袭两千多年(2分)。若回答消极影响,言之成理且有据即可。 其他答案: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38.千年前发明 (1)制度:科举制度 何时:隋朝开创(4分)

(2)赞成: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2分),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以赴京应试进入仕途(社会上层),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消除了贵族寒门之界线,门阀势力得到有效抑制(3分)。 否定:必须言之成理且有据也可。如科举虽原则上规定平民阶层皆可以应试,但仍以讲究门第,名门望族子弟仍居优先地位;贵族门阀利用特权在科举中徇私舞。 不完全同意:要从两方面皆有论述,酌情给分。(3—5分)

(3)原因:科举考试是官方(政府)推行引导。(1分)成为普通人入仕和社会地位上升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或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改变普通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对普通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回答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也可。(2分) 39.绅士的回应(12分)

阅卷思路:他们看到什么?有何不同?为什么?如何评价异同。 史实:水平1:工业革命两方面的史实

恩格斯看到工人居住区的生存环境恶劣,工人生活贫困(1分);工业革命初期的社会矛盾(1分)。绅士看到在曼彻斯特有很多钱可赚(1分),曼彻斯特人口集中,市场大,劳动力丰沛。(1分)

水平2:工业革命一方面的史实(2分) 其他答案:0分。

观点: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从绅士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与恩格斯比较形成观点。(3—4分)

恩格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从社会文明(人类生存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看待曼彻斯特;绅士站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不关心工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