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免疫学实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0eaf166edb6f1aff001f45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4题),问答题(3题)

《免疫学实验》复习题

1、 多克隆抗体:用一种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免疫物,可刺激机体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 2、 免疫血清:将抗原注入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含有这种特异性抗体的血清。

3、 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4、

补体溶血反应:动物接受异种红细胞注射而免疫,于血清中产生特异性抗

体(即溶血素),此红细胞与相应特异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细胞则被溶解,称溶血反应。

5、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把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专一高效催化底物的能力通过化学方法两者相结合后,再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使免疫反应在载体上进行,然后借助特异结合的标记抗体上显示的酶活性,通过测定酶催化底物所得的产物来判断抗原或抗体的量。 6、 包被:抗原或抗体固定化的过程称为包被(coating)。

7、 封板:包被好的固相载体表面常留有少量未吸附位点,可非特异地吸附测定时加入的标本和酶标记物中的蛋白质,导致本底偏高。因此需用1%~5%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等包被一次,消除上述干扰,此过程称为封闭。 8、 直接凝集反应: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9、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或偶联与免疫无关大小适当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使之成为致敏载体颗粒,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10、 E玫瑰花环试验: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表面糖肽相结合的受体(E受体),即CD2分子,是T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在体外一定条件下T细胞能直接与SRBC结合,形成玫瑰花样细胞团,称为E花环。此实验即为E玫瑰花环试验,常用于检测T细胞的数量、活性及分离T细胞。 11、 溶血空斑试验: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过的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在37℃条件下免疫活性淋巴细胞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溶解周围的绵羊红细胞,从而在每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

1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指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借助可见的标记物,对抗原抗体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方法。

13、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直接以细胞或组织切片为抗原相,以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或定位的一类酶免疫技术。 问答题

1、 弗氏佐剂中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有何区别?

弗氏佐剂根据其成分为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 不完全弗氏佐剂:由羊毛脂1份、液体石蜡5份组成。

完全弗氏佐剂:每毫升弗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1-20mg卡介苗即为弗氏完全佐剂。

2、 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多克隆抗体?如何分离抗血清?如何进行鉴定及效价

测定? 一:○1免疫原的制备○2免疫动物○3免疫血清的收集○4免疫血清的鉴定○5免疫血清的保存

二:分离抗血清:取好血后,放入37℃,30min,使血清充分析出,经3000rpm/5min

分离血清,剩余放入-20℃冰箱保存。

三:用混合抗原或抗体鉴定抗体或抗原,出现一条沉淀线说明待测抗原或抗体纯,出现多条说明不纯。

效价测定:通过双向免疫扩散进行效价测定,中心孔加免疫用抗原,外周孔分别加入对倍稀释过的血清,以出现沉淀线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该抗体的效价。 3、 凝集试验有哪些?可用于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凝集反应中抗原的性质,反应的方式分为:①直接凝集反应②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

试管凝集试验:外斐试验、肥达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正向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协同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明胶凝集试验。

检测原理: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螺旋体、细胞性抗原、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4、 为什么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的敏感性要比双向免疫扩散高8-10倍?

对流免疫电泳是把扩散和电泳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多数蛋白质抗原物质在碱性环境中由于羧基电离而带负电荷,在电泳时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抗体属球蛋白,所暴露的极性基团较少,在缓冲液中解离也少,在琼脂电渗作用下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这样就使抗原和抗体定向移动,发生反应,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同时,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限制了抗原抗体分子的自由扩散,因而提高了试验的敏感度(比双向免疫扩散高8-10倍) 5、 什么是免疫标记技术,它有何特点?

免疫标记技术是将已知抗体或抗原标记上易显示的物质,通过检测标记物来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情况,从而间接地测出被检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或量的多少。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酶、胶体金、电子致密物质或化学发光物质等。

特点:快速、定性、定量、定位,高特异性,高灵敏性。 6、 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抗原抗体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中反应,快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中出现浊度。在抗体稍微过量且固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量随抗原量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大,即待测抗原量与反应溶液的浊度呈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其吸光度,则待测样本抗原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用一已知浓度的抗原标准品同时进行试验,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

主要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比例 2、抗体的质量 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4、增浊剂的使用

7、 试述ELISA基本原理

EILSA主要是基于抗原或抗体能吸附至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的酶结合物仍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的基本原理。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它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有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8、 试述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原理。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先将HBsAg多克隆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入待检血清样品,若样品中有HBsAg,则与HBsAg多克隆抗体在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记抗HBsAg单克隆抗体,形成固相HBsAg多克隆抗体-HBsAg-酶标记抗HBsAg单克隆复合物,加入酶的底物显色,用肉眼观察或比色测定抗原量。

9、 试述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实验的原理?

早早孕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技术,以胶体金为指示标记,检测尿液中HCG浓度。

胶体金标记抗α-HCG抗体干燥在结合物垫上,抗β-HCG抗体和抗小鼠IgG抗体分别固化于NC膜的测试区和质控参照区。当试纸条下端样品垫浸入液体标本中,则样品液受膜的毛细管作用向上端移动,犹如层析。若标本中有HCG,则可与胶体金标记抗α-HCG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流至测试区时即被固相抗体所获,在膜上显出红色反应线条。过剩的胶体金标记抗α-HCG抗体继续前行,至质控参照区与固相抗小鼠IgG抗体结合,呈现红色质控线条。

10、 如何进行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

溶血空斑实验是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家兔或小鼠,取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在37℃条件下免疫活性淋巴细胞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溶解周围的绵羊红细胞,从而在每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一个可见的溶血空斑。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11、 试述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常用方法是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PBMC(单核细胞)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存在密度差异,利用密度在1.077±0.002之间,而且近于等渗的Ficoll-Hypaque混合溶液(称为淋巴细胞分层液)作密度梯度离心时,各种血液成分将按密度梯度重新分布聚集。血浆和血小板由于密度较低,故悬浮于分层液的上部;红细胞与粒细胞由于密度较大,故沉于分层液的底部;PBMC密度稍低于分层液,故位于分层液界面上,这样就可获得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