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1db9f1ba0d4a7302763afc

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内容提要:当前本园幼儿的行为习惯状况如何?我们应采取哪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的针对性措施?幼儿家庭应怎样配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

关键词:交往能力 解决问题 目标与措施 进度安排 绪论:一个人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处处都要与人交往,离开了交往的人群,一个人就很难生存下去。要交往,就必须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能。然而,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表现出不愿与人交往,怕生,不懂得礼貌,会撒谎,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会嫉妒别人,过分地显示自己等行为,这些都说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完善。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然而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倍受亲人的宠爱和呵护,他们是家庭王国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园又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教育机构,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在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否是自己的行为更好的被周围人接受,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都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因此,我们认为幼儿阶段的社会性交往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更为重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我们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为幼儿入学,步入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打好基础。

本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研究,寻求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3、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培养意识,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提高组织幼儿社会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4、通过研究,提高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共同为祖国的未来作出努力。

1

二、研究措施:

1、经费保障,制度推进。根据我园教科研条例规定,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学习培训、幼儿外出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使该课题高质量的推进。另外,以教科研为保障,每月一次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等,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

2、健全组织,分工明确。成立由园长任组长,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并根据教师的个人研究专长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进行参与式培训和教学现场观摩,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4、 注重过程,结合实践。鼓励课题组成员结合本园特点、幼儿发展状况、家长特点等,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幼儿追踪档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把课题做强做活。

三、研究的进度安排

(一)、讨论分析,寻找切入口。

我们通过分析当前本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提出“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

(二)、学习理论,组织实施。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大量理论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所获事实依据,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分析幼儿发展情况,反思总结经验。

研究中,我们会对幼儿在活动和的表现及时记录和分析,边实验边总结,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对策。

四、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习惯的目标和策略。 (一)、培养目标:

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育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须的,通过交往,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交往的行为。主要包括:

1、学习用礼貌用语会向他人问早、问好。

2

2、激发幼儿主动和同伴交往的良好愿望,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合作并能妥善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养成接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与成人交往中,能积极主动问候,尊敬长辈,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培养幼儿良好社会交往习惯的基本途径: 1、进行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明确研究方向。

(1)、针对幼儿在园与同伴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教 师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2)、建立“幼儿追踪档案”,呈现幼儿成长轨迹,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家园协作,积极发展。

要做好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工作,单靠幼儿园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1)、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家长有机会来园观摩活动,参与活动,参与决策。例如,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家长接待日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成人交往。

(2)、借助各种方式方法和家长互通信息,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如:向家长发放有关资料,让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知识和方法。定制家园联系册,使家长即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到与幼儿园同步教育,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不同职业人员来园对幼儿进行辅助教育,还有让幼儿走出去,参观,参与社会活动,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交往能力。

(三)、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具体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靠个人的力量已很难胜任,必须要与他人合作,要合作就要与人交往,要交往就要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能,要有正确的方法就要养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就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鼓励幼儿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会交往。

3

1、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的运用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在什么情景下要使用什么礼貌用语,成人应明确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早晨幼儿入园时,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问早问好,并指导幼儿与家长告别,说“再见”;进餐时,为幼儿盛饭菜,教师应鼓励幼儿说“谢谢”,幼儿之间出现碰撞妨碍别人活动时,要说“对不起”,另一方要“没关系”;下午离园时,要向老师说“再见”等等。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交往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他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合作对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合作学习是鼓励幼儿积极交换意见,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的主动学习。幼儿最喜欢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乐于接受一些建议和批评。通过游戏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观点、协商新的观点和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在游戏中,不同能力的孩子相互商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用自己的行动达到目标。如表演游戏中,不同角色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整地将游戏表演下去,缺少一个角色都不能进行,这就需要幼儿彼此照顾,共同表演,共同提高。

还要大胆地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地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幼儿 集体这去交往、游戏,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关系。

3、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幼儿生活的范围比较狭窄,且大部分的活动是在成人的监护下,孩子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成人会不由分说地去排除,着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实,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成人”这个保护伞,而要自己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从小没有交往的经验,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情绪,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作为幼儿的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与机会,使幼儿习得社会性交往的经验,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幼儿园,开展“大带小”活动,打破大、中、小年龄班的界限。在家中,家长也可以让幼儿替自己去取东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教师和家长都要不失时机的带孩子走人社会、走进社区,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锻炼幼儿,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

4

4、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全面的、启蒙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也有具体的目标。我们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教师认真贯彻教育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树立自信心,乐于助人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是幼儿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幼儿适应将来社会的重要环节,幼儿良好上性交往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成人要善于为幼儿创造条件、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冰主编《成就一生好习惯》 2]《早期教育》 《幼儿教育》杂志

3]山东临沂张同梅在〈山东教育〉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4]山东临沂杜嫦娥在〈现代教育导报〉的〈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的养成方法〉。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