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西华县聂堆镇中学 轩三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周口市西华县聂堆镇中学 轩三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3c763b240c844768eaee47

浅议初中体育提高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邮编:466611

单位:周口市西华县聂堆镇中学

姓名:轩三红 Q Q:1196555833

电话:15836273989

浅议初中体育提高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河南省西华县聂堆镇中学轩三红

摘 要:体育教学是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基本的体育技能、基本的运动技术和社会的适应良好方面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实地调研和归纳演绎方法,描述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现状,列表排序方法分析影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构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为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体育教学、保障体系、质量、初中

体育教育独特性质、内容及工作方式看出,体育教育是运用体育学原则及特殊的技术、技能协助的受教育者增进的对体育了解、体验和自我发展,进而来实现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影响上,体育教育有集教育、发展、治疗和健康于一体的,有助于来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在体育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1。体育教学是我们体育教育的重要的阵地,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基本的体育技能、基本的运动技术及社会适应方面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由于我国全面的进入社会的转型期,生产力的结构急剧变化及外来的思潮对主流的思想冲击,社会出现了一些衍生的问题,学生不同程度的受到问题影响,具体的表现:思想道德的水平下降、意志品质的薄弱、生活方式的不科学、体质健康的水平下滑等[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强国强种、促进人全面的发展的大事,已成为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讨论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设计保障体系和路径选择,促进中学生及整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多么的必要和迫切。

1. 目前教学质量的现状

中国学校体育依附在其上的教育的思想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需求而不断变化,[3]在体育教育中,地位导致了中国中学体育的教育缺少了人文精神,退化了体育功能,限制学校的体育手段,体育课堂的枯燥乏味,把学校的体育变成应付的体育考试附属品,直接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运动兴趣,形成“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等尴尬局面。在河南省,学生喜欢体育,可是只有79.28%的学校每周能保证两节的体育课,甚至个别的居然没有开体育课,有些学校在应付上级的检查中存在很多弄虚作假的现象,原来应付检查的课表,平时上课的课表不一样。55.22%学生反映了体育课存在被占用的现象。对体育教学工作不重视,体育专职教师的严重缺编,出现非体育教师“顺带”的上体育课现象。农村中学很少有400 m的标准的田径场,一部分学校200m的田径场是名副其实“草场”,篮球场已破烂不堪。部分学校的基本的体育器材配备是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的,平时就根本不让教师在上体育课和学生课外活动使用,所配备的体育器材的质量比

[3]

较差,大部分不能使用。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难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

2. 体育教学质量的低下致因分析 为应对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低下问题,有的放矢的构建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用列表排的序法对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致因研究的专家问卷、体育教师的问卷、学生问卷评估结果(经检验,调查信度和效度都符合研究标准)进行描述性

的统计,进行总排序。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致因的列表排序法的评估结果如表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致因列表排序法的评估结果表

致 因 平均分 排序 教育的理念陈旧,社会认可度较低 政策的力度较小,落实不到位 教学的经费匮乏,教学设备不足 体育教师的缺编,科研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指标体系不科学 体育法规的不完善,教学安全保障力度不足 应试教育的积弊难返,素质教育的无从谈起

52.69 47.91 44.85 41.82 40.02 36.36 34.85

1 2 3 4 5 6 7

3. 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建议

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把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的管理活动有机连续起来,形成能够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稳定和有效的整体。主要作用是对体育教学的监督和控制,使其实现预定的目标。既与学校其他的管理系统相互关联、相互的依存、构成的矛盾的统一整体,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包含不同的层次多元系统。所以,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有以下的特点:(1)复杂性。在影响体育教学的保障体系因素极其的复杂并处于不停运动中。(2)程序性。体育教学活动规定的途径不能的违背,否则将会导致体系的功能紊乱。(3)时间性。系统在不断运动变化,要求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要不失时机的搜集各类的信息。(4)周期性。人才的培养过程周期性延续,使每一项的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各自周期,这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的周期性。[4]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初级实际,建议从以下的方面构建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3.1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真正落实 体育课程的教学政策与制度,是国家及地方和学校内部对学校的教育实施载体、形式和行为的行政决定、行为的准则、约束,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政策和制度的组成部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创造政策保障,要在继承与弘扬基础上实现制度的、政策的转型与拓展:加强制度的建设,完善和严格的执行体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水平,使科学化、规范化工作,今后要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的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是进行体育教学的质量管理实施办法的操作程序,教学质量保障有法可依,可循。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制度框架重构,是强化创新主体参与、表达,决策权利,以课程教学为主线,政府、学校、社会,教师、学生为支点,教师,学生为核心。政府职能是制定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确立不同的层次、类别体育目标,规范体育运动体制,督查体育教育工作。学校职能是承担体育的课程教学领导,制订体育的改革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社会职能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提供方便,监督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成就。[5]

3.2 提高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质量意识

领导对体育教学的工作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转的前提。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质量意识来源于教学质量,生命线的紧迫感,教学质量的保障理论学习和研究。在发展中产生的强烈责任感、紧迫感,在理论的研究中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保障理论认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意识。

3.3 开展体育教学的评估,加强体育教学的质量管理

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评估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发展性的教师评估。发展性的教师评估是以教学为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评估,评估者和评估对象建立互信关系,教师积极的参与、双向的互动的教师评估。这种教师的评估,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发扬他们自身的优点,促进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并且要注意教师们内在价值的评估,可使教师自己通过内心体验、调整自己工作方向和目标,高效率开展通向成功等体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定期的开展专业建设的评估、实验室的评估等工作,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对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因素进行监控。每年一次对部分学生学习质量来进行抽查,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进行调查评估,体育教学的质量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和逐步提高。

3.4 建立教学的质量信反馈网络,加强教学质量的信息监控

教学的质量信息包括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信息,通过对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教学检查,教学质量的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听课和教学工作的评估得到的信息以外,必须建立信息反馈网。一是学生的信息网,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的学生信息小组,由年级教务部门召开的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来采集信息。二是教师的信息网。由年级主任、教学秘书组成,对教学全过程,收集教学双方的情况。 3.5 加强师资的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的政府有设立特级教师岗位津贴,在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的教师。另外以县级以上的师资培训中心,来加强学校体育学科带头人,体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在体育教学的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教师中遴选一批,重点的培养,滚动的发展,为学校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体育师资。 3.7 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委员会

定期对各级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指导。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比如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成绩好的学校要给予办学经费、师资的培训、晋升岗位方面政策的倾斜,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差的找出其原因,提出好的建议,限期整改,使教学朝着健康的有序的方向发展。[4]

结束语: 对现有文献整理归纳和实地的调研以及感受经验表明,我们构建提升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定要与时俱进,需要关注学生的作为“完整的人”成长,需要提升的可操作性,拉近与一线的体育教师之间的距离,需要我们发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6]由于社会的认可、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构建并实施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辛的但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社会、政府共同参与和努力,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促进“中国梦”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袁云飞.试论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意义[J].运动,2010,(5):116-117.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7

[3]石展望.河南省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10,26(3):84-88.

[4]刘建平等.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相关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6):88-90.

[5]李翠琴.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政策演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4):85-88.

[6]刘乃宝,严峰,杨铭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与保障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5,(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