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动物卫生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69bdcd05087632311212e4

第一章 动物环境卫生

动物的环境是指动物周围空间中对其生存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群体(或称社会)四个方面,物理因素有温热、光照、噪音、地形、地势、海拔、土壤、养殖场和畜舍等;化学因素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水、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生物学因素有饲料、牧草、有毒植物、媒介虫类和病原体等;群体因素有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以及人类对动物所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也就是说,动物生活与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因素,都属于环境因素的范畴。

外界环境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不论是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经由不同的途径,单独地或综合地对动物机体发生作用和影响,并且通过动物机体的内在规律,引起各种各样的反应。外界因素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一方面,外界环境是动物的生存条件,动物与外界环境经常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动物依赖外界环境而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产品;动物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增强体质和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外界环境也存在对动物机体有害的各种因素和刺激,当动物处在有害条件下时,能发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力,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些有害的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动物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动物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的影响,称为动物环境卫生。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动物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进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称为动物环境卫生学。研究动物环境卫生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那些有利因素,消除和防止那些有害因素,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动物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性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气流的影响

气流与其他热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畜禽的体热调节,进而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 在低温情况下,气流促进畜禽的对流散热,加剧畜禽的冷应激。低温、高风速易引起畜禽感冒、肠炎、腹泻、关节炎,低温低湿环境,高风速易引起畜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传播,低温、高风速对仔畜健康更为严重,能增加下痢等疾病的发病率。低温环境中,强气流加速了机体失热,加剧畜禽的冷应激,机体进行代偿性调节,加大采食量,加快体内代谢速度,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热平衡,因此,其维持需要明显增加,用于生产的能量减少,生长和增重速率下降;饲料转化率低。

气流还通过改善畜舍空气卫生状况而间接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力。通风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可以排除舍内水汽、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尘埃、微生物,从而改善畜舍的空气卫生状况。畜舍通风不足时,水汽、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在舍内过多积存,可导致畜禽的慢性中毒,生产力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升高。

气流对家畜健康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寒冷环境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对舍饲家畜来说,应注意严防贼风;对放牧家畜应注意严寒中的避风,特别是夜间。贼风是在畜舍保温条件较好,舍内外温差较大时,一些墙体和门、窗的缝隙,会有一股低温高速气流侵入,易于使家畜发生关节炎、神经炎、肌肉炎等,甚至引起冻伤。

(一)光照的影响

光照对畜禽性成熟和繁殖力有较大的影响,光照可促进幼畜禽的性腺发育,光照强度较大、时间较长或光照时间逐渐延长,会使育成期畜禽性成熟提前,而弱而短的光照或逐渐缩短的光照会使其性成熟推迟。成年动物的性机能明显受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影响。牛、猪繁殖的季节性不明显,但在光照较强、光照时间较长的条件下,其发情、配种、妊娠表现较好。

光照对公畜的影响不如母畜明显。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家畜,公畜的性活动与母畜同步,在配种季节,公畜的精液品质、性欲比非配种季节高。公羊在光照渐短的秋季睾丸重量大、精子产生量多、精液品质和性欲好。雄性家禽在光照渐长的春季繁殖性能好。

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会使奶牛泌乳量增加,光照时间不足或过长会使泌乳量降低。 家禽为长日照动物,其产蛋在春季随日照延长而逐渐增加,在秋季随日照的缩短而逐渐减少。短光照或逐渐缩短的光照会使产蛋量下降。光照强度较低时,鸡群比较安静,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都较高,但日照过强,鸡的啄肛、啄羽等恶癖明显增多。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和增重。光照不足会影响蛋白质和矿物质沉积,使生长发育受阻,生长缓慢。光照过强和过长,会使畜禽兴奋、代谢过强、休息时间减少,影响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被毛生长受光照的影响,羊毛的生长在光照时间长的夏季最强、在光照时间短的冬季最弱。若人为地反转光周期,冬天给予长光照,夏天给予短光照,则羊毛的周期性生长在两年内也被反转,这一试验证明了光周期对毛生长有强烈影响。

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粒对畜禽的影响

(一)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影响 1.氨(NH3)

(1)理化特性和来源 氨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在畜禽舍内,氨大多由含氮有机物(粪、尿、饲料和垫料等)分解而来。如鸡的消化道较短,消化率低,通常情况下粪便中有20%~25%的营养物质未被有机体消化吸收,这些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氨在畜禽舍内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饲养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粪污清除和舍内管理水平等,其浓度低时约4.56~26.6mg/m3,高者可达114~380mg/m3。

氨的密度较小,在温暖的畜舍内一般升到畜舍的上部,但由于氨产自地面和家畜的周围,因此在畜舍内下部含量较高,故主要分布在家畜所接触到的范围之内,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在空气潮湿的畜舍内,如果舍内通风不良,水汽不易逸散,舍内氨的含量就更高。

(2)对畜禽的影响 氨易溶于水,在畜舍内,氨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表面也可溶于家畜的黏膜上,产生刺激和损伤。家畜的眼结膜充血,发生炎症,严重者失明。氨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畜禽咳嗽,打喷嚏,上呼吸道黏膜充血,红肿,分泌物增加,甚至引起肺部出血和炎症。低浓度的氨可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兴奋。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进入血液,引起血管中枢的反应,并与血红蛋白(Hb)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如果短期吸入少量的氨,可被体液吸收,变成尿素排出体外。而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刺激体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短时间少量吸入NH3很容易变成尿素而排出体外,所以中毒能较快地缓解。

畜禽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NH3环境中,虽然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出现采食量降低,消化率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生产力下降,这种慢性中毒,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人察觉。

氨还影响肉鸡的生长、蛋鸡的产蛋,使破蛋增加,发病率提高。如雏鸡在无氨的环境中接触新城疫病毒只有40%受感染;在含15.2mg/m3氨的舍内饲养3d的雏鸡,接触新城疫病毒可达到100%感染。

四、环境中微生物对畜禽的影响

(一)空气环境

空气比较干燥,缺乏营养物质,始终在流动,温度也经常变化,加之太阳中紫外线的杀

菌作用,故空气本身对微生物的生存极为不利。只有一些抵抗力强,能产生芽胞或具有色素的细菌、真菌的孢子能独立存在于空气中。在畜舍空气中,由于微粒多、紫外线少、空气流速慢以及微生物来源多等原因,使畜舍空气中微生物往往较舍外多,其中病原微生物更可对家畜造成严重的危害。

1.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其数量同微粒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凡是能使空气中微粒增多的因素,都可能使微生物的数量随之增加,如干扫地面和墙壁、刷拭家畜、家畜的咳嗽、打喷嚏和争斗等都可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如果舍内有家畜受到感染而带有某种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喷嚏、咳嗽等途径将这些病原微生物散布于空气中,并传染给其他家畜。

一般用柯赫氏沉降法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具体方法是,把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打开器皿盖,暴露一定时间,加盖,进行培养后,计数。这种方法只能大致说明空气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精确度较低。一般认为5min内100cm2表面上沉降的微生物数量,大约等于10m3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2.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畜舍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附着在飞沫和尘埃两种不同的微粒上,传播疾病。

(1)飞沫传播 当家畜咳嗽或打喷嚏时可喷出大量的飞沫液滴,喷射距离可达5m以上,滴径小的可形成雾扩散到畜舍的各部分,滴径在10μm左右的,由于重量大而很快沉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很短。而粒径小于1μm的飞沫,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大多数飞沫在空气中迅速蒸发并形成飞沫核,飞沫核由唾液的黏液素、蛋白质和盐类组成,附着在其上的微生物因得到保护而不易受干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其粒径一般小于1~2μm,属于飘尘,可以长期飘浮于空气中。故可侵入畜禽支气管深部和肺泡而发生传染。通过飞沫传染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猪猪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2)尘埃传播 来源于人类和畜禽的尘埃,往往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病畜排泄的粪尿,飞沫、皮屑等经干燥后形成微粒,极易携带病原微生物飞扬于空气中,被易感动物吸入后,就可传染发病。通过尘埃传播的病原体,一般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如结核菌、链球菌、霉菌孢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等。

一般来说,飞沫传染在流行病学上比尘埃传染更为重要。 3.控制和消除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

(1)在选择场址时,应远离传染病源,如医院、兽医院以及各种加工厂,避免引起灰尘传播。牧场一般要求有天然屏障,以防污染。并在畜牧场周围应设置防疫沟、防护墙或护网,防止狗、猫等动物携带病原菌进入场内。畜牧场大门应设车辆和行人进出消毒池。

(2)畜牧场建成后,应对全场和畜舍进行彻底消毒。畜舍的出入门口,设置消毒坑。饲养人员进入畜舍时,必须穿上消毒过的工作服、帽、鞋、手套等,并通过有紫外线灯的通道。严禁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畜舍区。

(3)平时要保证畜舍内的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清洁状态。把经过过滤器的舍外空气送入鸡舍内,对预防鸡的呼吸道疾病较为有效。定期地进行畜舍消毒,例如用消毒药喷洒地面、尿沟、畜栏,必要时用福尔马林蒸汽或紫外线灯进行畜舍空气消毒。

(4)应用两用电除尘器来净化畜舍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据在产蛋鸡舍中的试验,当气流速度V=2.2m/s和V=1.0m/s时,通过电除尘器的空气容积L=2200m3/h和1010 m3/h,用除尘器来测定过滤前后两者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对微粒的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对微生物的净化效率可达80%以上。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被雨水或被水汽吸附而沉降。因此,在患有口蹄疫的牛舍内向空气中喷雾,可以使空气中的口蹄被疫病毒显著下降。

(5)及时消除畜舍内的粪尿和污湿垫草,并对病畜禽的粪便和垫草进行清毒处理。

三、养殖场的卫生防护

(一)建立健全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1.门卫制度

(1)在饲养场的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经常保持有效期内的消毒药水。

(2)饲养员及工作人员,进入场内时应消毒,并要换上工作服和鞋后方能进入场区。 (3)原则上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必要参观者也必须消毒后换上工作服和穿上鞋套后方能进场。

(4)禁止外来车辆入内,由于业务需要必须进入场内时,必须对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

(5)不允许场外动物进进入场内,也不允许职工将未经熟制的动物性食品带入场内。 2.场内消毒制度

(1)畜舍和用具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一次大清洁、大消毒。以后每月消毒一次,雌性动物分娩舍在临产前要彻底消毒。每批动物出栏后其舍内要彻底消毒,并空置1周后才能饲养动物。

(2)畜禽的饲槽和饮水槽要经常性的清洗和消毒,不让畜禽吃剩下的已变质的饲料,不让畜禽喝饮水槽中已污染的水。

(3)当怀疑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立即将可疑病畜禽转移到隔离区,并将畜舍和病畜禽呆过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患病畜禽吃过的饲料、饮水要彻底清楚并对饲槽和饮水槽进行严格消毒。饲养患病畜禽的饲养员不能接触健康畜禽,离开畜舍时,应进行消毒、更衣。 (4)严格处理死亡动物的尸体。养殖场死亡的畜禽,大多数因疫病而死亡,有的虽然也可能不是因疫病而死,但要确诊有一定难度。因此,凡是养殖场死亡的畜禽,都必须对其尸体进行深埋或焚化,以便彻底消灭传染源和病原体。 3.水源防护 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和畜禽的健康,牧场应选择水量充足、水质清洁卫生的水源,并做好水源防护工作。水源周围不得有粪池、厕所等污染源,禁止在水源防护区内倾倒垃圾、脏水。防止牧场内的粪便、污水污染水源。 4.恶臭防治和灭鼠灭蚊蝇 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使用某些饲料添加剂,可减少恶臭产生量。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合理规划牧场和设计畜禽舍,也是控制牧场恶臭的重要措施。搞好牧场绿化,绿色植物可吸收部分臭气。加强粪便和污水管理,必要时采取除臭措施,可有效控制恶臭的产生和扩散。

由于牧场内有粪便、污水、饲料,所以是蚊蝇滋生的场所,鼠害也十分严重。蚊蝇骚扰人畜,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老鼠不但传播疾病,还偷吃饲料、禽蛋,污染饲料和饮水,咬死雏禽,咬坏物品,因此,必须及时处理粪污、加强饲料管理,并坚持开展灭蚊蝇、灭鼠的工作。

(二)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

畜牧场最主要的废弃物是粪便,如能妥善处理好粪便,也就解决了畜牧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妥善处理粪便主要从规划畜牧场和用作肥料、燃料、饲料等方面进行。

1.用作肥料 (1)土地还原法 把畜禽粪尿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的方法称为土地还原法。畜禽粪尿不仅供给作物营养,还含有许多微量元素,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将粪便作为肥料时,一是要在粪便施入土地后经过耕翻,使鲜粪尿在土壤中分解,不会造成污染,不会散发恶臭,也不招引苍蝇;二是畜禽排出的新鲜粪尿须及时施用,否则应妥善堆放。

(2)腐熟堆肥法 是利用好气微生物,控制其活动的水分、酸碱度、碳氮比、空气、温度等各种环境条件,使之能分解粪便及垫草中各种有机物,并使之达到矿质化和腐植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