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谈中国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7f1c17cfc789eb172dc8b8

南海问题个人观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对于南海地区,可谓是争端不断。

【关键词】领海权益;南海动态;海洋文化观

一、 南海问题的现状

目前,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9个。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未在南海打出一桶油,竖起一座井架。而其他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5000~1亿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还从美国、俄罗斯、欧洲购买武器,包括轻型护卫舰、潜艇,以及各种现代化战机如美国的大黄蜂和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最大国家,在以往的岁月里却似乎无所作为,听任南海海域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对中国而言顺利解决南海争端将面临更多的考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轻视南海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相关要求不予承认。这一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11年的南海,仍然是争端不断地一年。目前我国南海海域被无理侵占的岛礁有40余处,临近的海域也被瓜分。6月28日菲美举行2011年度“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CARAT),演习将持续到7月8日,共l1天。菲律宾4艘海军舰艇与这3艘美军舰艇一起参加演习。菲律宾为在近期的南海争端中“壮胆“,积极寻求美国支持,而美国为给“重返亚洲”寻找契机,也采取了主动的态度;7月7日至9日,应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的邀请,菲律宾共和国外交部长阿尔韦特德尔罗萨里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重申尊重和遵守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回应此事时称: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此我们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为中国政府一直以来所坚持。1O月12日,印度和越南政府在新德里签署了一项为期3年的南海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协议,无视中国一再反对,执意介入南海事务。另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欢迎美军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遏制日益强大的中国影响力。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南海问题日益严峻。 二、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海洋国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东部、南海五个海域海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海洋国土,相当于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中国南海海洋国土》)。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岛屿的地位愈加突出,因而导致某些国家无端挑起对我国一些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航道资源和油气资源,是世界四大油气资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质储量大概在230亿~300亿吨之问,单是可开发价值就超过20亿人民币,约占中国总资源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南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三、如何处理海洋主权争端

在海洋主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断的探索如何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的战略。维护南海权益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南海问题日趋激化,特别是越南、菲律宾等国对我南海主权侵犯已经到十分猖狂的地步,网上一片喊打,但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时候,理由有三:第一,国际大环境并不有利于我对越开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我们国家的发展仍然需要和平的大环境;第二:战争准备需要时间。对越南海之战的战备现在还是零,南海舰队虽然有了几艘现代化军舰,但不足在南海形成对越南的绝对优势,主是还是防空力量过弱,未能形成对越南岸基航空兵的优势;第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也不利于开战。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海上安保力量。我国现在维护海洋权益还是政出多门,建议向日本学习,建立类似日本海上保安厅的组织机构,把海洋局的海监、公安部的海警、农业部的渔政、海关的缉私等海上执法力量合并成统一的海洋警察总局,担负领海执法任务。南海的一些岛屿的驻守也交给这一机构。这样在应对越南侵权时,就不必动用海军,只需要海警的力量就可以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

2.加快南海的资源开发,越是有争议的地区就越要先开发,不管别人怎么

说,只要认定这块地方是中国的,就要着手去开发,别人抗议那是他的事。然后再派海警去保护,把冲突控制在低端范围。

3.强调海洋文化观的建设

意识是文化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在世界性海洋发展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这首先要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适宜于海洋发展的文化观的

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不同,其在海洋发展、海洋竞争的世界舞台和地区舞台上所确定的国家发展模式与道路选择就不同。因此,要努力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观念.坚持正确的导向,运用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形式,传播海洋文化,提高海洋意识,使海洋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使其与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2.扩展军事力量,加强友好合作

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增强我国海军和海上巡逻队的实力,加快海军转型建设,抓住当今国际安全关系的连动性、依存性等特征。以全局的、历史的、前瞻的眼光高度。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提下,时刻准备以武力解决根本问题,捍卫国家安全,国土完整。中国将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从海洋科研与环保、互联互通、航行安全与搜救、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做起。逐步将合作延伸扩大到其他领域,形成中国-东盟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海洋权益的争夺,更重要的是整个地区性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坚持地区间合作,保证地区内和平、繁荣、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领土及领海主权和沿海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保护对外海上通商,维护公海自由,更好地解决争议。 参考文献:

【1】朱晓青:国际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1 【2】高健军:中国与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