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c3c976f46527d3240ce036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使会计信息更真实,运用欠妥,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等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化使用顺序,加强可操作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本文在着重研究谨慎性原则局限性的基础上,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合理运用拓宽了视野。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信息 经济环境 一、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萌生历史悠久。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费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称谨慎性原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上千份芝诺纸草会计档案中。后来,在中世纪的庄园会计中,英国最大庄园的账目每年均要经庄园主和他的家族议会检查,而且常常是由选定的审计官员进行的。会计账目的记录使审计人员和管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对立,这种会计代理产生受托责任,并为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时“谨慎性原则的学说来自面临审计的庄园管家进行自保的对策”。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要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异军突起,受托责任盛行。英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银行破产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事项增多,会计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出于谨慎,在会计处理中往往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防止从资本中分配红利,会计师们倾向于采用另一个极端的办法,即故意低估资产价值和利润,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更加受到尊重”,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进入20世纪,谨慎性原则更加盛行,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

1

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谨慎性原则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终确立。

具体地说,谨慎性原则(Prudence)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有二: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而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效果主要有:1.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

2

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谨慎性原则是好是坏。毕竟它已经存在了这么长时间了,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是属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所以笔者从会计的定义和职能来说明问题。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的存在,代理人具有侵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大自身利益的动机,因此,双方需要签订代理契约对相应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此时,主要利用的是会计信息。简单地说,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要有如下的职能: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但会计并不是一个硬性的系统,它无处不充满着专业判断。也就是说,它允许企业在不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对企业更加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估计,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帕雷托最优状态(1)。笔者正是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与弊。

二、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会计人员头上,它在化解企业风险,维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外在和内在的局限

3

性,制约了谨慎性原则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为企业用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就会传达错误的信息,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1、市场不完善发展及法律制约

虽然市场的价格机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价格、公允价值、重置价值、清算价值等多种方式,而只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和债权以及少之又少的商品以公允价值来确定。但毕竟上市公司只是少数,还有大量的企业对于其商品或股权不能以确定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多种价值衡量方式的存在的同时就提供了多种选择权,实务中会计人员很难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实情的判定方法,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价值判断是与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在税法上,有时会与谨慎性原则的规定不完全契合,而且在两者相冲突的时候明确规定是以税法规定为前提的。例如,税法上提出了限额抵扣的情况,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这都给予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2、谨慎性与其他原则的矛盾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在任何实务中都需要对信息进行及时传递,而谨慎性本身胎带的一个必要步骤就是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且贯穿于收集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信息到传递会计信息始终,要保证及时性和谨慎性的平衡难上加难;会计处理中要求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而谨慎性要求尽量披露和确认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和尽量不披露;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允许随意变更,而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在面对多种选择权面前,就有可能产生违规操作行为,甚至对多年以前的情况进行追溯调整,可操作性差,多信息的解读就有可能出现大的偏差,使企业本身的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谨慎性缺乏操作性

在实务中,会计计量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而企业的市场价值、可变现价值、可回收金额是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进行预计,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