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商贸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c891dff111f18582d05a5c

(1)在保证室内合理工作、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物体形和朝向、改进围护结构、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粘贴苯板保温)、选择低耗能设施以及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等综合措施减少照明、采暖的能耗。

(2)采用散装水泥,减少编制袋等物料的浪费。 (3)选择最小的供电半径设立低耗能S9、S11新型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深入用电负荷中心;照明选用高效节能型光源和灯具。

(4)购置节能锅炉供热,合理铺设供热管网,降低热能损耗。

6.11.能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将近30%,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是我们一项长期的任务。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建筑设计中,应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

21

例》和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及其规定中节能要求和规范设计,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取暖、照明、热水等采取有效节能措施。

6.12.节能的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陕西省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8]86号;

6.13.节约资源措施 1、节地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该项目由麟游县政府划拨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区现有占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建设符合土地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的原则。

2、节水措施

(1)供水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卫生器具管件等采用节水型设备。卫生器具最低配水点处的静压力不超过0.25MPA。各独立单位的给水、总入口处均设水表,并考虑采用远程式水表。采取防渗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卫生洁

22

具选用为节水型产品。

(2)本工程给水系统采用二级计量有效控制用水。此外热水系统、冷却系统采用循环使用,降低热能损耗,并采用环保节能型锅炉、降低能耗,减少废气排放。

(3)本工程各装置均设置流量仪表,对流量进行控制管理,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计量系统采用远程电子计量系统。

3、节能措施 (1)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设计。根据国家及陕西省有关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通过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以及外门窗等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提高其隔热保温水平,外窗拟采用保温、隔音、隔热效果好的L,OW—E中空玻璃窗,外窗遮阳系数Sc=0.44(玻璃遮阳系数Sc<0.50),传热系数降低至3.5W/(m2K)以下。

外墙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采用陶粒空心砌块、设置内保温层等方法,减少能源消耗。外墙外表吸收系数p=0.6,传热系数K=2.818w/mK;屋面外表吸收系数p=0.6,传热系数K=O.775w/mK。

外窗采用单框双玻,断热铝合金平开窗,气密性达到III级,保温性能要求达到传热系数2.5W/M.K以下,外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23

2

2

建筑设计中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控制空调面积,降低空调能耗。在春秋季,依靠自然通风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条件。空调器COP=2.7;6LOW-E+9A+4/1.14PVB/4,三钢化夹层LOW—E中空玻璃。

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良好的情况下,室内用各种重质材料建成厚重结构,以利于蓄存室内热能,调节室温。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及采用节电技术等措施。

建筑外形尽量方整,减少外墙表面。机房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管线,降低能耗。

(2)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根据宿办楼各层的实际需要配置照明,既保证照明效果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

照明光源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并配置以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从面降低照明用电量,创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照明环境。

选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电光源、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设备和光控器件。既在提高照度节省电能及改善照明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运行,又有利于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

建成后,制定相关的节能制度,针对用能部门和部位加强管理,对岗位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深入的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充分满足使用功能条件的能源计量测定,建立科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