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三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三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f306b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8

2019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三语文试卷【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文后各 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 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 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 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 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 ( 包括奴婢数目 ) 等等,然后县衙 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 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 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 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

里“书于版” ( 计入户籍 ) 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 ( 周天子、诸侯与大夫 ) ,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

B . 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 . 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 .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B . 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 15 岁以上和 57 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 “ 算赋 ” 和按每户征收的 “ 户赋 ” 。

C . 在两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

D . 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 . 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C . 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D . 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文后各 题。 答客难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 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今 则 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 不肖 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 乃 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 之 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也。

今世之处士,块然无徒,廓然独居;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 怪 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至则 靡 耳,何功之有?今 以 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文字有删减)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与 不肖 何以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肖:不贤 B.故 抗 之则在青云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抵御 C.子又何 怪 之邪 怪:认为……奇怪 D.至则 靡 耳,何功之有 靡:倒下,这里指失败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 则 不然______________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B.七十有二 乃 设用于文武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C.地不为人 之 恶险而辍其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读 之 不知 D.今 以 下愚而非处士 作师说 以 贻之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先假设有客诘难东方朔,讥讽他官微位卑,东方朔进行答辩。 B.东方朔说,武帝时天下太平,圣主德高权重,在朝士人想对朝廷尽忠效力,但不知进退得宜,处境和战国时不一样。

C.东方朔认为,应该加强士子的修养,哪怕有小的过错,外界也应该对他要求、责备,这就是圣人的教化方式。

D.全篇用了整饬又不拘对偶的语言,议论酣畅,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 4.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2)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三、诗歌鉴赏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文后各 题。 夜 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 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美好理想、即使献出生命也不后悔的精神。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