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读后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读后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20ac176edb6f1aff001f12

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有感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题目就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中国人困惑很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陈志武先生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陈志武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这本书是他多部经典散文的合集。有人说,一个现代大学生不可不具备的知识之一就是经济学知识。对于文科的我们来说,经济确实是个有些遥远的话题,所以看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受益匪浅。

通过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的结构大致的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历史与财富,二是制度与财富,三是产权与财富,四是开放与财富。从宏观上看,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交叉进行讲解和论述的。大致的脉络如下:

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制度成本太高,人们每天勤勤恳恳的劳作,可能不但没有结果,反而把努力用到了抵消别人的劳动成果上。所以,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首先,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逐层递进,讲解和论述这一观点。作者先在序言中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说明财富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分为四个纬度:深度(科学技术),广度(贸易全球化),长度(时间纬度,股票证券市场提前支取),制度的作用。

接着,作者把命题的范围缩小,集中到金融创新和制度机制,“经济增长链的内在动力决定于制度机制与金融创新”。接着作者把命题范围继续缩小,主要关注制度机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阐述了制度成本,举例论证之。然后讲了制度的核心是包括产权保护、契约执行、市场交易安全。

之后作者进行规范分析的指点江山对内,在产权方面,讲述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权,企业私营还是国营,和房地产行业的现状问题;对外,主要讲海外权益的保护,了解国际经济秩序,并为我国企业服务。

从前我们会认为一个国家富不富,关键取决于其自然资源的多少。所以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到关于中国最多的一个词是“地大物博”,并认识到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中国才能发展的如此之快,我们将来也会变得特别富有。我们讲理论移到美国,发现美国也是“地大物博”,而且更富有。但是,到了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的一些小国家,我们发现,仅靠填平一片海水,一块空地,从无到有人造出来,可是他们却是不得不承认的比我们更称的上“富有”。这些数字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可以地小,物也不博,但它照样可以很富,同样大,一个国家,可以“地大物博”,但并不一定会很富有。一个国家更重要的财富是能促进其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预期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创新体系,这种制度财富是无形的,他比“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

因此,陈志武先生的观点是:经济增长链的内在动力决定于制度机制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

决定了厂商的原动力,因为金融证券市场决定了企业的融资途径,融资程度与融资成本。而关于制度机制对财富的影响,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财富大师王永庆说的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一根火柴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是一根火柴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当然,制度机制对财富的作用也不只是负面的,良性的制度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励财富的创造。

中国近些年在金融创新上效仿西方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成效,比如按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他们都有效减少了居民储蓄的必要性,拉动消费需求,提高了整体社会的福利。这一方面证明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指明了经济改个进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即拓展教育贷款,建立社保系统,退休金项目和失业保险。这些类型的证券,把固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流动的现金资源,作用是把人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段的收入进行配置,让居民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段的消费尽量平均。也就是人力资本的证券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也有益于居民一生中的总体福利。

既然制度机制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不禁会有疑问,近二十几年中国的制度在不断的朝着有利于市场交易的方向变迁,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其离真正的市场制度结构相去甚远,特别是产权保护机制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可是这并没有阻碍中国经济在近二十几年里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这种经历是否否定了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和上面的论证呢?

其实不然,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本包括自然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即使一国的制度资本欠缺,但如果其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出奇的丰富的话,那么这两种资本在一定范围内尅弥补制度资本的不足。也就是说,中国人近二十年的经济增长靠的就是用加倍勤劳的工作和加倍的开发自然资源,来为高成本的制度机制买单。

正是因为制度机制的缺欠,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财富观,进而影响到了内需的拉动,而且影响了媒体的透明度,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对内,更让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可种,房屋等私有财产交易被政府高税负剥削,对外无法树立负责人大国的国际形象。

政府官员们,请听一听,不要再抱怨内需无法拉动,中国人传统的保守财富观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不要单纯的艳羡日本美国经济的飞黄腾达。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我想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