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2b2f48767f5acfa1c7cd46

另外设计中常用的“风车式”组合也属于辐射式的一种变体。并且呈辐射状分支空间的功能、形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长度也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的基地环境变化。

5.组团式组合(单元式)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

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或可以采用某种几何概念,如对称或交错等,这

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6.网格式组合(沿柱网分割空间的组合形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将建筑的功能空间按照二维或三维的网格作为模数单元来进行组织和联系,我们称之为网格式组合。

其特点是被分割的空间直接相连,关系密切。这种组织空间的形式之前多用于工业或商业建筑的功能要求,现在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这种网格一般是通过结构体系的梁柱来建立的,由于网格具有重复的空间模数的特性,因而可以增加、削减或层叠,而网格的同一性保持不变。

按照这种方式组合的空间具有规则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结构标准化,构件种类少,受力均匀,建筑空间的轮廓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组合容量,适应性强,被各类建筑所广泛使用。

7.庭院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以室外庭院或室内中庭为中心,周边布置使用空间的方式。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组织空间与轴线转换的特点,在建筑中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用作绿化,也可用作活动场地;可以无顶盖,形成庭院,也可以装以玻璃网架,形成中庭。

庭院还有利于改善建筑采光、通风、防寒、隔热条件,所以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中低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也不乏特例。

8.混合式

由于建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除少数建筑由于功能比较单一而只需要采用一种类型的空间组合形式外,绝大多数建筑都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空间组合形式。但在使用混合式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必须突出某一种空间组合类型,以防空间组合混杂,不分主次,影响建筑的空间艺术性。

(一)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二)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三)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四)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五)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结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见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114-144页

第二节 建筑的功能分区

1、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

工业建筑都有一定的生产工艺,建筑设计必须根据工艺的安排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在公共建筑中虽然没有严密的一道道工序,但也有一定的使用程序。建筑的平面布局要与这种使用程序相适应,而不能与之发生冲突。

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不仅影响着平面布局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空间的安排及出入口设置等。

2、功能关系图

为了更清楚、更简明地表示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关系,常以一种简明的分析图表示公共建筑的内部使用程序,我们通常称之为功能关系图。 这种功能关系图对设计者是颇有益的。它是功能分析的一种手段,不仅表示出使用程序,也表示各部分在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功能分区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分析图本身就可以提出平面关系的方案来。 如右图:幼儿园功能关系图

两个注意要点:

1、功能关系图仅仅是一个帮助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分析图,而不能简单地就把它看作是这个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

虽然这种功能分析图有时可以启发我们提出一个平面方案,但是它只不过是所有可能的方案中的一个。

某些时候若全然按照功能关系图进行布置,则会妨碍方案思路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方案不能成立。

某一类型的建筑,其功能关系图只有一个,而建筑设计方案却远远不止一个。 2、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内部空间的组织程序。 建筑师在设计中不仅要按照使用程序——功能序列来组织功能布局,而且要根据使用程序来精心安排空间程序——审美序列,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空间的美感,从而使功能序列和审美序列有机结合,彼此连贯一致。

3、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

(1)什么是功能分区 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的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就是要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响,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区或组,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组合,以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

合理的功能分区就是既要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联系的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的条件。

联系和分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的作用在于达到使用上的方便,分隔的作用在于区分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创造相对独立的使用环境,避免使用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以保证有较好的卫生隔离或安全条件,并创造较安静的环境等等。 (2)功能分区原则

a.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任何一类公共建筑物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使用部分所组成。在进行空间布局时必须考虑各类空间使用性质的差别,将主要使用空间与辅助使用空间合理地进行分区。一般的规律是: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较好的区位,靠近主要入口,保证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景向、环境等等条件,辅助或附属部分则可放在较次要的区位,朝向、采光、通风等条件可能就会差一些,并常设单独的服务入口。 b.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任何一类公共建筑物中的各种使用空间,有的对外性强,直接为公众使用,有的对内性强,主要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必须考虑这种“内”与“外”的功能分区。

一般来讲,对外性强的用房(如观众厅、陈列室、营业厅、讲演厅等)人流大,应该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使其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而对内性强的房间(如内部办公、仓库及附属服务用房等)则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以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响内部的工作。

c.处理好 “动”与“静”的分区关系

公共建筑中一般供学习、工作、休息等主要使用部分希望有较安静的环境,而有的用房在使用中嘈杂喧闹,甚至产生机器噪声,这两部分则要求适当的隔离。这种“闹”与“静”的分区要求在很多类型的公共建筑中都会经常遇到。 d.处理好 “污”与“洁”的分区关系

公共建筑中某些辅助或附属用房(如厨房、锅炉房、洗衣房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气味、烟灰、污物及垃圾,必然要影响主要使用房间,在保证必要联系的条件下,要使二者相互隔离,以免影响主要工作房间。一般应将它们置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不在公共人流的主要交通线上。此外,这些房间一般比较零乱,也不宜放在建筑物的主要一面,避免影响建筑物的整洁和美观。 (3)功能分区方式

总结实践经验,按功能要求分区,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a.分散分区

即: 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分别按一定的区域,布置在几个不同的单幢建筑物中。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完全分区的目的,但也必然导致联系的不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很好地解决相互联系的问题,常加建露廊相连接。 b.集中水平分区

将各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在同一幢建筑的不同的平面区域,各组取水平方向的联系或分隔,但要联系方便,平面外形不要搞得太复杂,保证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影响,一是将主要的、对外性强的、使用频繁的或人流量较大的用房布置在前部,靠近入口的中心地带;二将辅助的对内性强的使用人流少的或要求安静的用房布置在后部或一侧,离入口远一点。也可以利用内院,设置中间带等方式作为分隔的手段。 c.垂直分区

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于同一幢建筑的不同层上,以垂直方向进行联系或分隔。但要注意分层布置的合理,注意各层房间数量、面积大小的均衡,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组织紧凑方便。分层布置的原则一般是根据使用活动的要求,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及空间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第三节 建筑的交通关系与人流疏散

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就构成建筑的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的联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方便、简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线不相互交叉干扰。

公共建筑物中交通流线组织,尤其是那些使用频繁,拥有大量人流的医院、影剧院 、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物中显得特别重要。交通流线组织的合理与否一般是评鉴平面布局好坏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到布局的形式。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交通流线的类型、流线组织的要求及组织方式。

(一)交通流线的类型

公共建筑物内部交通流线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公共人流交通线:即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交通流线。如食堂中就餐者流线 ,车站中的旅客流线 ,商店中的顾客流线,体育馆及影剧院中的观众流线,展览建筑中的参观路线等等。 公共人流交通线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交通流线的特点有所不同,有的是集中式的人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人流,如影剧院、体育馆、火车站等;有的是自由的流线,如商业建筑、图书馆等;而有的则是持续连贯的流线,如展览馆、博物馆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合理的组织大量人流进与出的问题,并应满足各种使用程序的要求。

公共人流线按其流线的动向,都 可以分为进入人流线和外出人流线两种。在车站建筑中就是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在影剧院中就是进场流线和退场流线。 公共人流交通线中不同的使用对象也构成不同的人流,这些不同的人流在设计中都要分别组织,相互分开,避免彼此的干扰。例如车站建筑中的进站旅客流线就包括一般旅客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