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态学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2f722cb4daa58da0114a0a

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7森林调节大气二氧化碳的机制及对策

1 森林碳汇(I) 1)绿色植物吸收; 2)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2 森林碳源(O) 毁林导致林木和土壤中的碳被释放。 3 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I > O) 1)造林和促进现有森林的生长;

2)阻止毁林,减少对森林的破坏,保存现有的植被减少库的损失。 8地形要素(坡向、坡位等)的生态效应 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

南坡的植被多是喜温、喜光、耐旱树种,北坡则是多是耐寒、耐阴、喜湿种类,一般在早春,南坡的植被开始萌动也早于北坡的植被,但低纬度地区,南北坡生境的差异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减少,甚至消失。水分保证下,一般说树木的生长南坡优于北坡;水分缺乏,南坡树木生长比北坡差。同一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在北坡常低于南坡。

坡度(六个等级:平坡 缓坡 斜坡 陡坡 急坡 险坡)

坡度越大水分流失愈严重,土壤受侵蚀的可能性愈大,结果使土壤变得浅薄而贫瘠。 坡位(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麓)

在阳坡,从山脊到山麓,坡面上所获得的阳光不断减少,水分和养分不断增加,整个生境像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喜肥沃湿润的树种分布于坡的下部,而耐瘠薄干旱的树种则分布于山脊和山坡。 海拔高度

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愈往高处则北方的、较耐寒的成分就逐渐增加,到达一定高度后,由于温度太低,风力太大,不宜树木生长,成为树木分布的上界,即高山数码线, 沟谷宽度(宽谷 峡谷)

宽谷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峡谷则较阴凉、湿润 9我国境内高大山脉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一些东西走向的山脉,能阻止暖气团北山及冷气团南下,因此在山北冷气团受阻而聚集,在山南暖气团被抬升冷却致雨,形成了山北干冷、山南湿热的不同气候区,并在植被特征和群落结构上反映出来。这类山脉在我国北有天山和阴山,中有昆仑山和秦岭,南有南岭,它们是我国气候上和植被上的重要天然界限。

如南岭山脉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地组成,北来的冷气团常常受阻于岭北。这样南岭以南地区作物能越冬,可以发展某些热带植物,具有热带环境的特点;南岭以北热带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亚热带环境的特点。 10风的类型及防风林的防风原理

风的类型:季风 干热风 台风 水陆风、山谷风、焚风 寒露风 防风林的防风原理

防风林带对风的影响与其结构所决定的疏透度有关。紧密结构的林带,纵断面很少透风,疏透度极小。背风面,近林带边缘处风速降低最大,随后逐渐恢复到旷野风速。故林分背后降低风速明显,但防风范围较小。通风结构林带,林带较窄,树冠不透风,风从下部穿过,背风面的林带边缘附近,风速降低较小,但随后风速缓慢恢复,减风效应距离较远。 11火的类型及火发生条件

按火烧森林的部位划分地表火、林冠火和地下火

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以烧毁死地被物和林下植物为主,也能烧伤林木干基和露出的根系。 地下火: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的火灾。地表只有烟雾,基本见不到火焰。 燃烧条件:可燃物 氧气 和一定温度 12火的生态效应

13种群分布格局的成因1)繁殖体的扩散与繁殖方式2)物理环境的变化3)共同刺激引起

4)生物体对物理环境的变化5)生物的其他因素(他感作用) 14logistic模型与指数增长模型 15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

生活型的分类,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他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其中,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的更新芽位于距地表25cm以上,如乔木、灌木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等;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的更新芽不高出地表25cm,多为小灌木、半灌木(茎仅下部木质化)或草本;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在生长不利季节,地上部分全部死亡,更新芽位于地面,被土壤或残落物保护;地下芽植物(Geophytes)的更新芽埋在地表以下或位于水体中;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在不良季节,地上、地下器官全部死亡,以种子形式度过不良季节(图13-2)。

16森林群落中植物物种重要值的计算 IV = RD + RA + RF

RD 相对优势度,某一层次中某一物种可测的指标(如基面积)与该层次该指标的总和的商乘以100。 RA 相对多度,该物种个体数与该层次该指标的总和的商乘以100。 RF 相对频度,某一树种的 频度与所有树种的频度总和的商乘以100 17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

旱生演替序列开始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最后形成森林群落,包括以下各个阶段: 地衣群落——苔藓群落——旱生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从水体发生的原生演替称为水生演替序列,所经历的顺序构成原生水生演替序列。一般包括下列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18进展演替的基本特征

1)土壤的肥力水平提高;2)土地利用面积增加;3)结构复杂化;4)生产力提高; 5)演替速度变慢;6)物种多样性增加;7)对环境的修饰作用加强;8)群落中生化。 19举例说明演替发生的基本原因

20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两个方面,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纬度的差异产生热量的差异,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造成森林分布呈现地带性。我国东部森林区从北到南:大兴安岭针叶林带、小兴安岭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华北落叶阔叶林带、华中落叶和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华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带。

经度的差异产生水分的差异,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造成植被分布的地带性。我国存在明显的等雨线(400mm), 呈现为东部森林区和西部草原区。 21举例说明垂直地带性的基本特点

植被随海拔的增高而产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以纬度为基础,垂直带谱的基带为该山体所在地区的水平地带性的植被。

天山 长白山

22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对应关系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不同:1)变化的空间范围;2)仅外貌表现出对应关系,但物种组成存在明显不同。

23举例说明《中国植被》中植物的划分依据、分类单位及分类原则

划分依据:1)植物种类组成;2)外貌和结构;3)生态地理特征;4)动态特征 基本原则:

高等级单位:以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为标准;

中级以下:以植物组成 分类单位:林纲、林系、林型 2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内涵

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并且在系统的内部,能流导致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

特征: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是复杂、有序的大系统;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单元;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自

我调控功能;是具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25森林净初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