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3ca5eaaeaad1f346933ff1

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 名词解释 1、四家《诗》

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始皇焚书禁书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抄写注释都用当时流行的小篆,称为今文经派,东汉时走向衰落到北宋消失,今天只能看到《韩诗外传》。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抄写用的是战国时通行的小篆,称为古文经学派,讲究训诂《毛诗训诂传》是其代表作,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鲁国的编年史,,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是孔子晚年之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其体式、内容、叙事、语言都自成一家,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编年的体制,其内容、叙事、语言有新的特点,全文不过一万八千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实,其语言之凝炼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一字褒贬”集中体现了《春秋》的语言特点。

3、《老子》

《老子》传说为老子所著。老子即李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而较长。今存《老子》共八十一章,上篇三十七章,称为《道经》,下篇四十四章,称为《德经》,故《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言,文约而义丰。具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老子》之文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语言凝炼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4《墨子》

由墨子及其弟子记载。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生活在平民阶层,自称贱人。《墨子》仅存35篇,记述了“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主张,风格尚文尚质,要求躬耕实践,不提倡享受。特点是,歌篇都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墨子》里面墨子语录围绕中心论题连缀,形成一个整体;文章谋篇布局已初成章法。

5、《晏子春秋》

亦称《晏子》,是记叙春秋末期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仅存八篇,二百十五章。是后人收集先秦零星记载和民间流传的故事杂撰而成。是我国第一部以记叙一人为中心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现实,揭露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出色地描绘了暴君、佞臣、勇士、平民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书中着力刻画的晏婴,乃是作者精心描画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艺术形象,虽不等于历史真实,却富于感人力量。集中描写一个人的长篇巨制,在先秦著作中尚属独步。作者善于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以简洁生动的文笔叙事写人,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6、《列子》

旧提周列御寇撰,今传《列子》八篇,多数学者认为是魏晋时人采摘诸书荟萃而成。其思想与《庄子》相近。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遗闻和寓言故事,颇有文学价值。

7、屈原

前340至前278,名平,子原,出身于出国贵族,与楚王同姓,战国时期楚国人,留下作品25篇,可确定的偶23篇,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政治抒情短诗《九章》《九歌》21篇祭祀神灵的歌曲以及《天文》《招魂》。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不朽杰作《离骚》是现存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主张“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放言无惮的批评精神,“独立不迁”的俊杰人格。

8、《九辩》

为楚国宋玉所做。九辩原为古曲之名。宋玉袭用古题创为新制,所谓《九辩》就是有多阙乐章组成的乐曲。《九辩》是一首借闵惜屈原而自抒胸臆的长篇抒情诗。诗中申言事君不合,感叹生不逢时,忧患国事危饴,痛斥馋佞当道等,在一定程度上含有“闵惜”屈原的意味。但是《九辩》实以闵惜屈原为表,而以自抒胸臆为里,其中一些诗句还透漏了宋玉的身世和境遇。《九辩》中有不少蹈袭屈原作品的痕迹。但是艺术上仍不乏独立创作,写景抒情很有特色。《九辩》韵文杂以散句,句型不拘一格,长短随意。“兮”字的运用变化多端,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双生、叠韵、重言词的运用也颇具匠心。虽然在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上不如《离骚》但是,其“凄怨之情,实为独绝”,艺术手法也有开拓,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光彩。

9、桓宽和《盐铁论》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人。博通典籍,善于文章,他认为师法古人之国,以农为本,崇尚仁义,则长治久安、趋合世俗,一工商为本,专务权利,则朝危夕亡。朝廷官吏谈论大师,不可“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应“阿意苟合以悦其上”《盐铁论》是一部记录西汉盐铁会议上争论各方思想观点的著作。供10卷,80篇。《盐铁论》在文体上有所创新,它发展了汉赋的对话文体,于是又成为艺术价值很高的反映历史题材的对话体散文。它的记述井井有条、层层逼近,步步深入地将辩论中展开的主题思想阐述出来,并且,通过多勾勒

出了人物形象。从生活实践中获得了使用语言的艺术,从而在辩论中,他正确的,大胆的使用了一些鲜活的语言。作者在书中如实的记录下来,强化了《盐铁论》的艺术效果

10、《淮南子》

西汉刘安编著。21篇,以道家为主,兼采各家,思想非常庞杂。不仅以百家之说讲哲学、政治,也将社会历史。人文风俗,乃至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思想不拘于一家,行文处于众手,风格便不拘一格。在经学文风确立的时代,别具一格。

11、王充与《论衡》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出身细族孤门,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反对辞赋的“深覆典雅,指意难求”对赋家的艺术成就却并不轻易抹杀,为文通俗,不废辞赋。是唯物主义批判家。《论衡》84篇。全书融贯百家之说,提出了进步的文学主张。强调真实性“疾虚妄,求实诚”的原则,反对“华伪之文”认为其“无益于崇实教化”;论述文学批评的原则,主张“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排斥散文大赋“文如锦绣,深入河汉”。文章深入浅出,反复论证,信笔所之,得心应手。其于问题力求作深入的论证、逻辑的辨析,在先秦两汉诸子中,首推第一人。

12、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龙门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他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于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大加赞赏;在史记中,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强暴,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13、《史记》五体

本纪“以序帝王”,记述的是帝王在位,为系年之大纲,是帝王史,朝代史。世家“以记诸侯”,记述的是辅拂股肱之臣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事迹。列传“以志人物”,记述的是社会各阶层人物及华夏民族相依存的兄弟民族。八书“以详制度”记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度。十表,以系时事,是记年的。

14、班固

公元32年至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史学家、经学家,其发展了董仲舒以来今文经学的神秘哲学体系,在思想上忠于儒学正统,文学方面表现为双重的价值标准。创作第

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承袭《史记》的体例,不乏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性内容,但是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都远逊于史记。

15、赋

赋,就是铺陈置叙,与敷、陈、布、铺词义相近,又有诵诗的意义,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诗经》是赋的远源,《离骚》是赋的近源,赋的创始人是宋玉和荀子。

16、骚体赋

存在与汉高祖初年到汉武帝初年,带有楚辞的特征,大量使用“兮”单独说“赋”指的是骚体赋,内容上继承了楚辞里怨刺的传统,之外通过远离世俗来求得内心平稳,这和屈原是不同的,从艺术句型上看,用“兮”字连贯全篇,但篇幅较小,整齐有跳跃,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以及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17、散体赋

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200多年是兴盛期。散体赋篇幅较长,一般在千言以上,又称体物大赋,散体大赋;体制脱胎于《诗三百》,又源于先秦散文,楚辞是又一源头;歌颂汉帝国的政治统一,讽劝统治者戒奢侈淫乐,修明政事,始终是其执着不渝的主题;以三、四言或骚体为其文体的基本构成;总体风格雄浑闳丽,既美且刺,劝百讽一,对话形式被大规模运用,全文散韵文相间,散文为主

18、《七发》

作者枚乘,是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辞藻丰富,善于铺排描写,但是也表现了枚乘希望诸候王要汲取历史教训,弃奢靡,绝野心,务明君臣之义。《七发》描状事物之精细、富丽和生动前所未有。标志着散体大赋确立的第一篇作品,影响了以后赋的发展,在赋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还引起后来文人的模仿,以七段成篇,形成所谓“七体”

19、司马相如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免官游梁,与枚乘等为梁孝王宾客,著《子虚赋》,后归蜀,与卓文君私奔,二人卖酒为生,后汉武帝时,认为郎。对于汉武帝的统一事业,司马相如时由衷歌颂的,对诸候的争强斗富,淫乐奢侈时很不满意的,开启了劝百讽一的先河。

20、《两都赋》

班固著,在章、和之世,以极尽眩耀之笔,描绘长安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布局、繁荣富庶、人物风貌、惊畿环境,又写宫殿群体建筑风格,朝廷百官职司,最后写汉武帝的狩猎、游乐,以颂扬盛事之德总束全篇。其文描状事物层次井然;铺采璃文,绵密细致,同于司马相如赋,但以征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描写都市风貌,却有开创的意义21、《二京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