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3ca5eaaeaad1f346933ff1

谢灵运山水诗的最大特点在于经营画境,因为谢领略山水之美,不是陶渊明式的静观,而是稳步换景式的游赏,在古代山水诗中,卓然为一大宗派,钟嵘评“谢诗儒芙蓉出水”用这些话可以概括谢灵运诗歌风格;陶渊明用白描手法,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谢灵运的诗情景分离,有佳句无佳篇,有艳丽雕琢的气息。谢灵运山水诗描写了江南的自然景色与园林奇观,描蓦山水,细致精工,造句遣词推敲冶炼,多常有孤清而闲适的情调,生动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物,部分作品情调开朗,清新,有一种舒畅清丽之美。描写手法注重以细致的刻画达到仍为山水诗,从欣赏的角度写,不是将自然体为歌咏对象,从属于内心感受,东汉写景主要在散文与赋中,谢灵运真正领略到山水之美,清新气息,扭转诗风,对山水形象捕捉按准确精心刻镂,风神飘逸,自然超迈,艳丽逼人,绘声绘色以动称静。

41、鲍照诗歌的时代特征

当时大都歌颂生平,涂脂抹料,淫艳绮靡,苍白无力,鲍照咏现实主义力挽狂澜,其诗俊逸雄浑,华而不弱;诗歌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基本风格与曹植有相似之处,怀才不遇的情感是其诗歌的主旋律,贫贱者的悲愤成为他诗歌的主调,内容主要表现个人建功立业,为国效命的愿望和对人们苦难的的反映;继左思之后,对士族社会进行激烈批判的又一位诗人,辞出种种愤慨,洋溢着一股正气,不掩饰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与反抗出身寒门的内心世界;给古诗发展注入亲信之气,形成了陶渊明到李白之间一条反抗黑暗社会的传统;大量边塞题材的作品,表现当时社会战乱的背景;有一类诗学习江南民歌专以浓词艳句描写贵妇,发展下去为“词藻淫艳”的齐梁诗体。

42、永明声律理论的建树

齐代声律学的出现,使古典诗歌的创作开始产生较为密切的格律要求,这为诗歌语言艺术的发展,为后来律诗的诞生做好了准备,运用声律学来写作的永明诗人和他们的新体诗在古体向近体律诗过渡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内容平俗代替艰深,格调降低,被细腻的趣味,平凡的思想所取代,使诗歌向平易清新,文词流畅转变,缺少深沉的内在气韵,缺乏重大的历史内涵,也没有深沉浓烈的情怀,平庸登上了历史舞台。更自觉讲究声韵和对偶,强调诗歌具有音乐性,一唱三叹,细腻柔美,意境精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艺术美感,讲求声律,反映了诗歌从此较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它做为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步骤,为唐代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风格亦大抵清怨工丽,追求诗风唯美流转。 43、新体诗的创作与历史地位

受声律学的催化,齐梁诗坛出现了时号“永明体”的新体诗,新体诗更自觉讲求声韵和对偶,风格亦大抵清怨而工丽。

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对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和唐诗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对于辞赋、骈文,以及以后的词、曲等文学形式也都有很大的影响。

44、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多辑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其余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之中。分为“吴歌”“西曲”。内容大部分属于男女恋情,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最感人的诗篇是叙写生死不渝的《华山畿》二十五首,最长的诗篇是《西州曲》。体制短小,情韵悠远。除小部分属三杂言和四言、七言外,十分之七为五言四句。它们既是齐梁新体小诗的范本,有事唐人无言绝句的滥觞,在诗体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45、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多辑人《乐府诗集》的“梁鼓角吹曲”中,多产生语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作者为各族人民。内容角南朝丰富,反映的是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木兰诗》是北朝唯一的长片叙事诗,与《西州曲》并称南北民歌的双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气盛词质,能看出北方民族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创作精神,对唐代的边塞诗和五、七言绝句,直接输送了养料。

46、中国古代小说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指的是既无关大道宏旨,亦不可用于经世的“琐屑之言”。到了汉代,小说的地位略有上升。魏晋南北朝人的小说观念,大致同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至怪小说。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

47、《搜神记》的艺术特征

揭示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暴虐,反映人民斗争。大抵以人物为中心,故事完整,结体颇似纪传,叙事生动,语言疏理,亦是典性的史家之笔。有不少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情节曲折,描写细致,诗较为成熟的小说短篇,对唐传奇、元戏曲和宋以后的志怪小说有影响。

48、《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

表现了汉末以来知识分子以及帝王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趣味,客观上又能揭示出一些政治的黑暗和人生的病态,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各个方面都有认识的意义。《世说新语》记言记行,大地如史传文的片段,尚未完全脱离史的地位,但在魏晋以形见神,遗形取神的美学观念兴起的时代,《世说新语》的臧否人物,不必全貌,颇似散文小品。对于古代的散文。小说乃至戏剧都是发生过重要影响的。

49、《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是我国古代第一篇完整的文学批判专论,提出了“盖文章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最早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风格论,内容形式上提出“诗赋欲丽”文体。

50、《文心雕龙》的内容与价值

从纵的方面对于历代文学的发展变化都有论述,从横的方向对各派作家,各类作品也都有评价,举凡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等等,涉及极广。对于每一问题的论述,也都很全面。

对于作家的评论已能概括全人,不仅写出某一风格特点,能兼顾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方对重文轻质的倾向,批评一种华而无实、浮艳流靡的文风,对于各类文体,刘勰也是文质并重,批判浮艳的文风,崇尚自然。

51、《诗品》的理论倾向

主要评论诗歌,不及其他。《诗品》以“三品”为“升降”的次第,实此书的“变裁,也是此书的特点。在品第过程中,所发议论,中肯颇多。论述都是针对当时的诗坛现象而言,凡所立论,虽不是特别的全面,却也都是言之有据,很有现实意义,论著具有时代特点。26、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反映阶级对立关系,揭露,谴责官宦贵族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反映人民的悲苦和反抗的作品代表作《妇病行》;反映军旅生活,控诉战争徭役,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代表作品《十五从军行》;反映恋爱婚姻,表现妇女命运的作品《上邪》《有所思》,其中包括部分弃妇诗,如卓文君的《白头吟》和班婕姝的《怨歌行》;讽刺地主阶级奢侈的生活,社会黑暗的讽刺诗,如《枯鱼过河泣》《鸟生》,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最能代表汉代乐府诗最重要的成就。

27、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形式自由,局势灵活,篇章变化多样,较散乱,打破了《诗经》四言“二二拍”为主的形式,由杂言趋向五言,后定型于五言,歌行体也源于汉乐府;善于运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命运;在情节的剪裁与安排方面,描写典型事件,再现生活,刻画人物;语言形式灵活,朴实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特点。

28、文人五言诗的艺术风格

形式短小,最后三字尾,“三三”式节拍,动荡社会,求官无望,惊心动魄的内容 29、《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融情入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是其又一特色,熔铸典故,内涵深广,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并不过分。

30、“建安风骨”的时代特征

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多呈现出感慨多气的抒情色彩和悲凉情调,风格慷慨、清新、刚健、悲剧色彩很强;打破了四言格局,变乐府叙事为五言抒情,创造了五言的新体式,把五言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31、曹操诗歌的特点

诗歌更多的表现出他深刻的思想矛盾,有四言、五言、杂言,全用乐府古题,书写全新的时代感受。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五言诗大都有感于时事而作,具有“诗史”的性质;造语奇警,刚劲雄放,古直悲凉,气韵沉雄,风格炯劲有力,情调慷慨激昂。

32、曹植的文学成就

曹植被称为建安之杰,三曹中成就最高的,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其《与杨德祖书》与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启了文学批评的风气,对建安文学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曹植擅长于各种文体诗体,尤其擅长五言,诗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作品《洛神赋》在建安时代是不朽的抒情小赋,其诗歌风格意厚词瞻,气概雄浑,诗歌赋有骨气奇高,词藻华丽的特点。前期有《名都赋》《白马赋》后期有《赠白买王彪》《野田黄雀行》,从古体诗到近体诗,推动文人诗的发展,曹植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诗歌注重追求音律和谐之美,皆平仄协调音节铿锵,无论是运用比兴,还是直抒其事都情感充沛。

33、阮籍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言诗写的好,形成独树一帜的五言诗风格,清,陈沅《诗比兴笺》中评咏怀诗为仁人志士的悲愤之作。阮籍作品风格清军超迈,说话幽深,喜怒不显于色,形成“难以猜测”的迷离现象,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呈现一种“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艺术特征,咏怀诗风为“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咏怀》其一全诗以景称情,情文外化为人的行为,故情在景中,也在人物的活动中。

34、嵇康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于四言,开拓了四言的新境界,风格与其人风格特点一致,多用简洁的词语表达超洁的志向,少有细致描写,以意象取胜,豪迈中有悲怆,激越中有无奈,为文自然简约,以壮丽淡远见长,咏白描手法,逻辑能力强而有力,有独立见解,析理绵远,丝丝入扣,有强烈的思辩性和艺术感染力。

35、陆机《文赋》的理论价值

对文学功能、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乃至具体的文学技法,均有论述,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摆脱了儒家诗教精神的束缚,更注重文学本体的研究,开创性的深入而完整的探讨艺术思维活动过程,由文学的外在功利转而对其内在特质进行研究,析文体为诗歌、散文、韵文三大文体,其文体分类,跨越了文学的体裁与文学的功用两个不同的范畴。重视合于声韵规律的听觉美感。大量运用文学描绘的手段,广譬博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