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阿弓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阿弓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57ec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0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阿弓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

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该项的序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燃烧

B.刀生锈

C.菜腐烂

D.水蒸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刀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

B、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电子层的电子排布特点,可知X的值;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故A正确;

B、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电子层的电子排布特点,可知X的值为8,故B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故C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说法错误,应为“易失去1个电子”,故D错误.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3.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

【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考虑;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考虑; C、根据工业制氧气的方法考虑; D、根据氧气的制取方法考虑.

【解答】解: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纯O2,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正确;

C、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的原理,故C正确;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否则反应速度很慢.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空气中的氧气是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的.

4.据报道,用于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2SO3]等,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其中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硫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具体物质和产生途径回答本题.

【解答】解: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所致.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知道了应该如何做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属于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用天平称量药品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可燃性气体混入空气(或氧气),达到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一般药品放到纸上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的药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可以放在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