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7407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3

规定。

在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中,需进行阳性对照试验,即取低浓度的菌种接种于进行阳性试验用的对照容器中,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培养。除了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的阳性菌,建议使用生产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球菌,或者在同一生产环境中曾被检出过的菌种。接种量一般每个容器102以下,每个菌种接种2瓶,通常需均证实有菌生长,该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方有效。

如果试验中需要使用模拟分装用粉末,同样需要对模拟分装用粉末进行选择和质量控制。模拟分装用粉末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可以在干粉状态下灭菌,灭菌后的无菌性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②流动性较好,可以用分装机分装;③可溶于液体培养基;④在模拟试验应用的浓度下无抑菌性。常用的模拟分装材料有乳糖、甘露醇、PEG6000、PEG8000等,也可以采用培养基干粉作为模拟分装用无菌粉末。

3.2.1.2模拟无菌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中使用的内包装材料的清洗、灭菌,分装设备的清洗、消毒及与产品接触的分装设备部件的清洗、灭菌、安装过程均应遵循与实际生产操作相同的标准操作规程。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过程中应制订取样计划,对使用的内包装材料间隔一定数量后随机取样进行无菌性检查;同时,全部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无菌。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胶塞具有抑菌性,则需要考虑更换采用其他相当的但无抑菌性的胶塞。

应当注意有足够数量的培养基与容器的内表面充分接触,灌装培养基时,每个容器的灌装体积一般为1/3-1/2之间,最多不能超过容器的85%。应注意,对于冻干粉针剂的验证试验,在培养基灌装半压塞后,只需模拟样品进入和移出冻干机的过程即可,而不必模拟冻干过程,以保证一旦有细菌,能够保持较好的生存能力。同时,还应模拟一些可能造成污染的操作步骤,如抽真空,充氮等步骤。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应当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应当包括所有对无菌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包括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的考虑需要体现风险控制的理念。通常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包括:①人员数量和他们的活动、换班、休息、更衣(需要时);②设备调试,正常停车、非正常停车、意外事故(如检修等);③采用灭菌后所允许放

13

置的最长时间的设备或者车间进行生产;④模拟生产时间最长的批量所需的时间;⑤采用最慢的填充速度和最大的包装容器(即最长的暴露时间);采用最快的填充速度和最小的包装容器(即容易伴随更多干预的生产情况)。总之,在试验计划中,总体研究设计和运行时间应该模拟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操作条件,覆盖所有实际生产过程涉及的操作。

培养基模拟灌装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模拟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

3.2.1.3试验结果的评价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需要对所有灌装样品进行培养和无菌检查。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灌装数量 少于5000支时 5000至10000支时 允许的污染数量 不得检出污染品 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 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超过10000支时 有1支污染,需调查; 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一旦发现污染,需要进行偏差调查,包括污染菌的鉴别、污染情况的评估、是否可以重复进行试验等等。 3.2.2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一般包括:微生物截留研究、析出物研究、化学兼容性研究和药液吸附研究。

3.2.2.1微生物截留研究

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验证的目的:除菌过滤器微生物截留试验是通过模拟实际过滤工艺,过滤含有一定量生物指示菌的溶液,确认除菌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

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验证的设计: (1)挑战用微生物的选择

通常采用缺陷性假单胞菌作为挑战性试验用菌。在有些情况下,缺陷性假单胞菌可能不能代表最坏条件,则需要考虑采用其他细菌。如果使用其他细菌,应

14

保证该细菌足够细小至足以挑战除菌级别滤器的截留性能,并能模拟产品中发现的最小微生物。应尽可能的进行微生物负荷的鉴别和量化研究,掌握所分离的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为挑战性微生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挑战性微生物的大小可以通过其可穿过0.45微米级别的滤膜来确证。通常情况下,标准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缺陷性假单胞菌,在高挑战浓度(如≧107)时,能少量穿过0.45微米级别的滤膜。

(2)微生物截留试验条件

在试验室模拟生产工艺条件,将定量缺陷性假单胞菌加入到料液中,进行过滤。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考虑确定微生物截留试验的过滤时间及温度、压差、流速等。建议对实际生产的过滤工艺进行一次彻底评估,包括溶剂性质(例如水性的、酸、碱、有机的)、过滤时间、工艺压差、工艺流速、工艺温度和过滤器设计规范,以便合理设计微生物截留试验条件。

过滤时间和压差会影响细菌截留试验的结果。在完整的生产时间进行微生物截留试验可以对那些与时间有关的因素进行评估,如过滤器兼容性,完整性的维持,时间依赖性的穿透等。

微生物截留试验过程中的压差应达到或超过实际生产过程的最大压差和/或最大流速(在过滤器制造商的设计规范内)。在验证过程中同时模拟压差和流速可能是不可能的。在设计挑战试验条件时过滤器的使用者应该确认哪个参数与特定工艺的相关性更高,以便为微生物截留试验条件的确定提供依据。

微生物截留验证研究应包括多个批次的滤膜(通常三个批次)。在用于微生物截留验证研究的三个批次的滤膜中,至少应有一个批次是进行预研究时或使用前物理完整性测试时的数值通过但是接近(例如,10%之内)过滤器生产商提供的合格规范限值的。(3)微生物截留验证研究中使用的过滤膜的物理完整性检测数值应包括在实验报告中。物理完整性检测应使用已有规范值的水、产品或其它润湿流体来进行测试,并在进行微生物挑战前完成。

如果微生物截留验证研究后,测试用微生物在任何过滤器的下游被检测到,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调查。如果调查确认测试用微生物能穿透完整性检测达标的过滤器,那么就应重新考虑此种过滤器在这些工作条件下的适用性。

需要关注的是,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通常是不被推荐的。如果需要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需要说明理由,重复使用的相关参数(如过滤量等)也需要经过严

15

格的验证后确定相应的范围。

3.2.2.2析出物和释放物研究

析出物指在人为或挑战性条件(如溶剂、温度或时间)下,从某一材料中脱离的任何化学组分。释放物是指在正常储存或使用条件下,从接触面上进入产品或工艺流体中的物质。潜在的析出物或释放物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膜组件(如:成形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残留溶剂、支架层)和塑料组件(如:封盖、外壳、支架、O型圈)。影响释放物的因素可能包括过滤液的化学性质、灭菌方法、接触时间、温度和过滤量与面积之比。有机溶液的过滤产生的释放物可能比水溶液过滤要更高。

析出物数据可从过滤器生产商处获得,也可以由过滤器使用者进行试验取得。考虑到析出物的来源不同和影响析出物的因素较多,建议过滤器使用者在开展研究时尽可能使用实际产品,并使用与实际生产相同类型的过滤器。有些情况下可能需使用替代溶液进行试验,例如,产品会干扰分析方法或产品有抑菌性等。这时,替代溶液必须与待过滤产品性质尽可能一致。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几种溶液来涵盖实际过滤溶液的pH、离子强度或有机成分的含量等特性。如果使用了替代溶液或几种溶液合并的方式,则必须提供溶液选择的合理依据。

一旦确定好用于析出试验的萃取溶液(产品、替代液或几类溶液合并使用),则应在设计试验时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最劣工况,具体应考虑诸如温度、时间、pH和预处理(如:冲洗、灭菌)工序等关键变量。析出试验应采用过滤装置处于最劣生产条件时的接触时间和温度,使用经过高压灭菌或消毒过的过滤器来完成。可以用静态浸泡或循环流动的方法。采用静态浸泡法时,过滤器在给定温度的析出溶液中浸泡一段既定的时间。而采用循环流动法时,萃取液在既定的时间内循环反复穿越过滤器。将萃取液收集并检测,从而确定其中的过滤器析出物。

在取得过滤器萃取液后,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来自过滤器的物质种类和含量。除了对过滤器析出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确定外,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已被认可的生物反应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3.2.2.3 相容性研究

过滤器的相容性研究用来评估过滤装置与料液的化学相容性,以避免可能的过滤器受损或变形,并能防止料液受到释放物或微粒物质的污染。化学相容性试验应涵盖整个装置,试验的设计应考虑料液性质、过滤温度和接触时间等。由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