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趣味性000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趣味性000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7cee6477232f60ddcca14f

但却没带来感官上的不适,更没有出现丝毫情绪上的厌恶,反而在这里变成了一种和谐和含蓄,隐含了国人最高的审美追求。正如刘国辉先生所说“水墨人物画家的终身任务就是为“人”找一个很有趣味的表达形式,这形式必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有深度的精神内涵的造型。尽管自然形态的形是单一的,而艺术表现的形则可以随着画家个人独特的情感的感悟而千变万化。

神态与情态在水墨人物画造型中的表现形式有其特殊的趣味性。中国哲学审美趣味讲求以形传神,《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象的描述在中国艺术创作追求中以随物赋形和客观呈现传达对象的神,不以呈现作为具体指涉目标。如:钟馗在他52岁时创作的自画像《钟馗像》(图2),他就很注意人物的神态和动态的处理,头部和上身扭转,须虎眉,怒目圆睁,往回晚视,目光所向,仿佛鬼魅就在眼前,很显然作者根据对表现对象形成的意象,在形的处理上有意把头顶部分缩小须发加长,使得宽大的面部更加突出,助长了激愤情绪的表达,两手一前一后交叉,左手向前作抓取状,右手反执利刃,仿佛即将抓住兴妖作祟的妖魔鬼怪斩除干净似的,那种特殊的神情动作,预示了必然出现的下一个连续下去的场面给人以画外有画的联想,在形的艺术处理上是十分耐人寻味和有启发性的,充分表现了画家以意取形的高超能力。 2.3线的造型

线是水墨艺术中最基本的语言元素,从古至今,中国水墨艺术一直延承以线造型的传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式体系,并创造出独特的水墨人物表现形式与造型观。面对被刻画的对象,水墨画家所考虑的是线的提炼、组织和韵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线造型的描绘对象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再创造的过程,是对“意象”的表达“,象外之象”“情外之情”的抒发。是中国画艺术最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它蕴含着中国艺术的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现代素描从本质上来讲是讲究“科学”的,追求写实主义的三维空间,追求光影明暗的变化和一种再现的真实性。它强调的是形体的准确,结构严谨,明暗自然、整体感强。有时也注意线条的运用,但素描的“线”与国画的“线”有着质的区别。中国画的造型方式是以由独特的线性结构和二度空间构成的。从造型上看,水墨画要“一笔”解决造型问题,一笔下去,既是笔又是线,又是造型,既有味道又显示个性,并用笔墨的结构,在笔墨内涵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来完成造型。有飘逸潇洒的、有凝重洗练的、有淋漓酣畅的、有遒劲入木的。基于线对于画

5

面构成方式的直接影响,线条对于中国画形式美所产生的决定作用,线描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完美的艺术形式。

以线为造型手段的中国水墨画表现的是一种“意象造型”的精神。线的运用讲究的是要有内容,要张驰有度,富于弹性,有趣味性,古人就有“十八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表现手法。如:画老人多用凝重苍劲的线,表现岁月沧桑感。画青年和儿童多用流畅圆润的线等等。还有额头、颧骨、鼻子等地方要多用长线表现,因为在脸部适当的用些长线,与衣服地方的线相呼应,并且结合皴擦、点染、使其丰富,有变化之美,从而创造出有别于西画的的独特趣味。所以,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只有利用或不自觉运用形式美的客观法则去塑造形,形象才有感染力,明代的陈洪绥可谓是此方面的杰出画家,他的《西厢记》、《水浒传》、《博古叶子》中的人物夸张变形幅度较大,画家以刚劲曲折的铁线表现武士,以飘逸洒脱的笔法描绘隐逸,以淡雅细柔行云流水般的描法画出仕女、儿童,通过合理控制形的比例、掌握运用形的简化与秩序化的规律,使画面各形象既有对立因素又能和谐统一,使人看后不但不感到别扭反而别开生面,有高古、怪异之美。如观黄宵之画作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作画时的心境,其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人文气息与传统水墨画的线性写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黄宵似与不似的写意线条与西画素描造型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堪称线性水墨写意的代表。 2.4虚实关系

这里所说的虚实关系,实质上也就是我们说水墨画造型上所说的墨色问题,中国画对墨色极为讲究,张彦远就讲“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为:干、湿、浓、淡、焦。墨色变化的微妙会使绘画致虚灵境界,人物画也常借墨色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墨色较多运用于意笔人物画的创作当中,水墨交融的界线就是衣纹,模糊朦胧的块面即是服饰。诸如梁楷的简笔人物画,水墨粗笔涂写袍服、细笔勾勒神情,活泼放逸极富生趣。看似虚无飘渺的墨色在这里却起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功用。

色的运用同样要在“神”与“气”的指导下进行,做到“用墨不为墨用者,笔有气骨,墨亦有气骨”,因此,有“以墨代色”“惜墨如金”的说法。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图3),寥寥数笔就把“诗仙”的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

图3梁楷《李白行吟图 》

6

妙惟肖。舍去了细微末节,在形体造型中出现的空白,是形象的延续,意境的扩展,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背景依然是一片空白,这都是画家的虚处理,虽都是空白,但却给人以不同的联想,也使绘画与自然对象拉开了距离,甚至可以说到了某种极限.它看似“无”却内含着丰富的“有”,在这种若有若无的空白里,是无尽的意境。又如黄

图4 黄慎《醉眠图》

慎的《醉眠图》(图4),画的是

八仙铁拐李的情状。画家将人、葫芦、包裹和铁拐堆在一起,构成一个三角形。他着意夸张的大葫芦,仅用线条勾出,化实为虚。背景的空白用淡墨烘染出弥漫的酒气,化虚为实。这种大虚大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造型手法,显示出作者的意象处理。空白的运用在中国画里有其独特的作用,在空白与实景的对比中,虚实互衬,使物象更加鲜明突出,强化了表现力,而空白本身也是形象的组成部分,含蓄、蕴藉。空白由于内涵上的多义性、广泛性和模糊性,画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的约束,而用空白来界离或连贯,欣赏者按照各自的理解,均有所悟,“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些虚空留白除了表现画面空灵的意境,更主要的是和中国画家的观察方法有关,他们只取富于本质特征的物象、体现思想主题的内容、富于情感的意境;对非本质,与题旨无关的引不起兴趣的东西则视而不见,在表现时便被省略不记。这种主观的惟我所用的、不受客观次要因素干扰的表现方式,正是意象造型特征的一种具体表现。

3、总结

一个半世纪以来,船坚炮利的西方文明迫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中国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政治、经济领域一样,许多大家试图嫁接西方造型方法来改革中国文人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物画家已自觉接受和运用建立在透视、解剖、色彩、明暗等科学基础上的西方造型方法。表面上中国人物画的形神问题终于可以通过个有效方法加以解决,但现代中国人物仿佛又缺少了什么,其实缺少的正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造型的

7

趣味性。主张西学中用的中国人物画家之所以与传统人画大异其趣,就是在于他们仅认识到线、笔墨是中西绘画的区别,而忽略了在造型追求上,中西人物画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不敢妄言水墨人物画独特的造型方式日后会成为发展的大势,但是就从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用比较的方法,借鉴一些古代人物画的审美趣味,认真研究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的审美特征,不失为一种“以复古为革新”的学习途径和学术态度。“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捍卫民族艺术的路还很长,“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借古人语以自强,勉励有志之士崇尚国学,用具有鲜明个性化特点的手法,充分发挥水墨媒材的变化特性,寻找水墨人物造型的趣味性与当代生活的密切点,借以张扬个性,创造出打上自己民族个性烙印的水墨图式,彰显其艺术独特的魅力。

注释:

①②③周积寅.中国画论拜要上编形神论部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 194 、 198、 199页。

参考文献:

[1]毕建勋.谈中国人物化创作 [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2]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上编形神论部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4][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A].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刘国辉.中国画人物画琐谈[J].美术观察,1997.1

[6]愈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8]杨振廷.艺术百家2008年第6 期 总第 105期

[9]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10]张广才.试论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问题艺术理论[J].2009 [11]田 军.水墨人物画漫谈[J].国画家

[1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人名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13]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J].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4]潘天寿.潘天寿文集[M].人名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