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分章节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学前心理学分章节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87684e4b73f242326c5f65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情绪社会化趋势的表现。

2.简要说明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3.根据情绪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分为哪几种水平?

四、论述题

试述如何通过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五、案例分析题

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莉莉,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玩具。”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莉莉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快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相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 莉莉妈妈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2) 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外几种方法。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有个正常小孩,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 目的 B 需要 C 兴趣 D 有意性

2、下列各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中,不处于学前期的是( )

A 专门化动作阶段 B 基础动作阶段 C 最初动作阶段 D 反射动作阶段 3、儿童动作发展中,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这个阶段属于( )

A 反射动作阶段 B 最初动作阶段 C 基础运动阶段 D 专门化动作阶段 4、基础动作发展有其规律,下列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能单脚跳—能从矮处迈下—双脚跳离地面 B 开始真正跑—能有效地跑—能成熟地跑 C 能单脚跳—双脚跳离地面—能从矮处迈下 D 能向后退着走—能向侧面横着走—独自上楼梯

5、基础动作发展阶段:“会追球,但对飞来的球没有反应”在( ) A 0~2岁 B 2~3岁 C 3~4岁 D 5~6岁

6、( )不同于其他心理过程的重要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 A 情绪 B 感觉 C 意志 D 气质

7、关于意志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B 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矛盾 C 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D 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

8、意志总是表现在行动之中,以( )为工具。 A 意识 B 思维 C 语言 D 动机

9、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B 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C 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 D 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

10、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B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C 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 D 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近远规律

2.无有规律 3.意志

4.大小规律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2.简述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题

试述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激发动机因素。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 自私自利 B 心胸狭窄 C 宽容大度 D 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 独特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 独特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A 理想 B 动机 C 需要 D 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 A 自我意识 B 个性特征 C 调控系统 D 情绪状态 6、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 自我意识 B 个性特征 C 能力倾向 D 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 言语特征 B 记忆过程 C 思维特征 D 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 会叫“妈妈” B 思维的出现 C 学会评价 D 掌握代名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B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 需要一旦产生,就会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 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 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 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 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布鲁姆认为,( )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 13岁 B 15岁 C 17岁 D 19岁

13、(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 语言能力 B 模仿能力 C 认识能力 D 特殊能力 14、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在活动中 B 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 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 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5、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个性

2.个性心理特征 3.兴趣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简要说明个性的结构。

3.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学前儿童活动动机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强强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人的( ) A 社会性 B 自然性 C 共同性 D 差异性

2、( )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

A 亲子关系 B 同伴关系 C 性别角色 D 攻击性行为 3、( )的发展使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 攻击性行为 B 亲社会行为 C 同伴关系 D 亲子关系

4、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 思维 B 智力 C 认知 D 社会性

5、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 )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 智力 B 个性 C 情商 D 智力

6、孩子在母亲离开时五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 回避型 B 安全型 C 反抗型 D 迟钝型 7、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 A 回避型 B 安全型 C 反抗型 D 迟钝型

8、“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独断型 D 放任型

9、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 )中发生的。 A 游戏情境 B 语言情境 C 社会情境 D 家庭情境 10、( )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时期。 A 1岁 B 2岁 C 3岁 D 5岁 11、(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 自我意识 B 态度 C 认知 D 移情 12、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 )

A 放任性 B 溺爱性 C 目的性 D 危害性

13、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研究不接受下列( )结论。 A 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 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 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4、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 )项不正确。 A 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 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 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15、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 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 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

3.亲子关系

三、简答题

1.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