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940d63910ef12d2af9e7b1

三、人际沟通

(一)对人际沟通的界定

人际沟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发送与信息接受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沟通的双方得以彼此交流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主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关系。个人与群体、组织之间的沟通关系也可纳入人际沟通的范畴,但主要还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情况。

(二)人际沟通的功能

人际沟通的信息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换的相互作用,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

人际沟通的认知功能:个体的自我概念首先必须通过也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而获得。个体从他人那里获得其对于自己形象、品德、人格等方面被接纳程度的评价,由此形成自我概念。

人际沟通的满足功能:个体通过沟通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第二节 演讲沟通 一、演讲的含义和类型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是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按照预定的主题当众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发言,亦称为当众发言。演讲的发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和环境。

(二)演讲的类型

1.劝导型:是演讲者为了说服一些持有反对意见或者态度冷漠的接收者赞成或支持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所作的演说。

2.告知型:是为了向接收者传递某些信息,演讲的主题不具有争议性。 3.交流型:是为了交流信息,双方可以探讨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4.比较型: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概念、政策或活动进行比较,从而向接收者提出相关事实,以便其便好地作出决策。

5.分析型:是说话者就某一事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就分析结果呈现给接收者,以便其作出决策。

6.激励型:用激动人心的语言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干劲,目的在于鼓励人们采取行动,更加积极地实施相关措施,使人们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二、演讲的准备。包括明确演讲目的、了解分析演讲受众、确定演讲选题、写作演讲稿。 (一)明确演讲目的

演讲的目的一般分为首要目的和次要目的。首要目的往往是达到一个明确的组织目标,次要目的更显人性化。

(二)了解分析演讲受众

1.受众类别:同事受众、上级受众、混合受众、国际受众等

2.受众人数: 3.受众的年龄:

4.受众的知识层次: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受众,应更加加强逻辑和理论依据,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受众,则可以考虑应用更多的例子和情感影响。

5.受众的观点 (三)确定演讲的选题

1.确定题目:题目的选定对演讲效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题目必须要意义;题目要有建设性;题目要新奇醒目;标题突出主题;讲究个人色彩。 2.确定论题

一是需要性;二是适合性;三是集中、深刻。

一篇演讲通常只能有一个主题或论题,一个中心,演讲的主题必须凝练和集中。 (四)演讲的选材

能够证明观点、表达主题的事实或理论叫做材料。 材料有两种,一种是事实材料,一种是理论材料。

主题定向(材料要服务于主题);受众定向(受众能够接收);口语化定向(易说、能讲);自我定向(把控在演讲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五)演讲的结构安排。开场白、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1.开场白: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直接提示演讲的中心;介绍情况,说明根由;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入题;用提问激发听众的思考。

2.主体:是演讲的主要部分,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节奏、衔接和修辞等几个问题。

3.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敛。结尾应简洁有力,言简意赅。

一是概括要点,提示主题,把要点做一下总结;二是抒发感情,激励人心,用充满激情的话语作总结;三是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四是饱含哲理,发人深思;五是用幽默性话语作结尾;六是步步加深的结束法。

(六)演讲的环境

1.固定因素;房间的大小和形状、窗户的位臵和数目、四周墙壁的位臵、电源插座的位臵和数目等。

2.可变因素。桌椅、视听设备。 三、演讲的技巧

(一)控制情绪的技巧。克服紧张情绪,是有效演讲的第一步。

熟悉讲稿;树立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一些放松性动作;尊重听众;预先排练。 (二)有声语言的运用技巧

准确精炼;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声音洪亮;重音突出;吐字清晰;把握语气语调;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演讲的节奏:轻快型;持重型;舒缓型;紧促型;低抑型;高扬型;单纯型;复杂型。

(三)身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表情要自然;眼神要灵活;手势要大方;站姿在端庄;着装要得体。 (四)随机应变的技巧

内容多、时间少的处理技巧;记忆中断的处理技巧;讲话失误的处理技巧;听众缺乏配合的处理技巧;对听众持反对态度的处理技巧;遭遇干扰的处理技巧。

(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黑板;实物;图表;多媒体;散发的资料。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沟通

第一节 会议沟通 一、会议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会议

会议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商议事情的集会。

会议作为最常见的群体或组织沟通形式,是一种围绕特定目标开展的、组织有序的、以口头交流为主要方式的群体型活动。

它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是管理者互相沟通的一种手段。 形成会议的主要条件是:有明确有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具体议题;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有主持人和参会人员。

(二)会议的类型

按组织形式分:常务办公会议、办公扩大会议、员工大会、员工代表大会。

常务办公会议:参加成员有单位负责人、办公室主任。会议内容主要研究近期经营计划、单位管理、人事任免、招商引资、新品开发、重大活动以及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技术、策略等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办公扩大会议:一种为单位中层干部会议,一种是单位直属的部(科、处、室)主任会议。会议内容为传达贯彻上级、常务办公会的工作部署和重要决策,讨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需要会议研究解决的问题。

员工大会或员工代表大会以:是员工参与单位管理的一种民主形式。其内容为向员工报告一段时期的经营状况,告知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传达上级或办公会议的重要决定和决议,广泛听取员工对单位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先进单位、先进员工和劳动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

按会议的内容性质分:研究会议、培训会议、社团会议、展览会议。

研讨会议:通常专业性较强,参与的人数不是很多,会议关键是会场及地点选择,除一般性主会场外,还需要一些小型会所以便分组讨论。

培训会议:也属于专业性会议,通常是企业内部或教育部门举办。除带有研讨性质外,更多的是技能交流及知识传授。所以培训会议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会议的关键点:场地、培训设施及培训师。

社团会议:纯会议,往往需要发布一些宣言或者决议之类的书面信息。所以社会会议经常配合新闻发布会举行。举行此类会议,表决设施、现场会员排序及会场控制是关键。作预算的时候应当考虑新闻传媒成本――包括记者的邀请、交通、住宿及餐饮安排等。

展览会议:由于其展览性质,因此会场的要求相对特别。理想的场地是专门的展览馆或者会展中心,带有商务会所或者类似场地则再完美不过。会议关键点:场地选择、会场控制、展览布臵。

二、高效会议的组织

会议开得是否有效,取决于对会议的组织与控制。三个阶段的工作:会前准备、会议期间的控制、会后工作。

(一)会前准备工作

1.明确会议的必要性:一是确定开会之前,充分考虑会议议题的性质和特点。二是会议成本的估计。

2.确定会议议题与目标:一是讨论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分析将来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3.确定会议场所:交通方便的原则;能够适应会议的级别和与会者的身份;经济适用原则;大小适宜,通风良好;会场的照明;会议音响设备;与会材料;坐签。

4.安排会议时间:一是会议举行的时间;二是会议的时间长短。

一般来说,上午及星期二、星期三比较适合召开重要会议。如果希望就某一问题迅速达成协议,最好把会议安排在下班前一个小时内。

会议的长短应控制在两个小时内。

5.确定与会人员:包括会议主席、会议成员以及会议工作人员。

一般来说,有关决策制定和关键问题解决的会议适宜人数为5人;问题识别或头脑风暴的会议适宜人数为10人;研讨班和培训班适宜人数为15人;信息研究会适宜人数为30人;正式报告会的人数不限。

在与会人员的构成上,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平衡;竞争性和合作性的平衡;任务导向和过程导向的平衡。 6.制定会议议程:会议的宗旨、日期、时间、地点;与会者的姓名;例行公事的讨论;比较难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其他事务;下次会议的日期;会议的总结和休会时间。

议程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按照轻重缓急安排事项的处理顺序,即紧要的事项安排在议程的前端处理,次要的事项排在议程后端处理。二是将每一个议题的处理时间明确标示出来,这样会议组织老景不可以合理分配和节省与会者的时间。

7.发放会议举办通知:原则上,会议通知要以文字形式进行。通知的内容包括:会议名称;会议召开以及结束的预定时间;会议场所(附导向图);会议目标;会议议题;对方答复是否出席的期限;主办者及联络地址、电话;会议有无停车场和其他事项(如有无会议资料、有无就餐安排等)。

(二)会议现场的组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