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9c06a5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7

七年级下册现代文复习题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完成下列各题。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

、 、 、 、 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3.文段写景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且扣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请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作分析。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 ) 桑葚( ) 斑蝥( ) 攒成( ) 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

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

10.文中的总写句是哪一句?(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

1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答:

6、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再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时候。不超过个20字)

7.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8.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 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__。 9.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10..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1.捕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12.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四)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11段),完成下列各题。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3.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

4.“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

5.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

(七)、阅读《最后一课》(20-21段),完成下列各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5.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2分)

6、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八)阅读《最后一课》(24-29段),完成下列各题 1.第1段中的“钟声”意味什么?

2.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3.结尾韩麦尔老师不说话只做手势,说明了什么?

4.这几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韩麦尔老师形象的哪两方面?

5.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同义语?

6.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生“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3

7.“法兰西万岁”这个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8.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

(九)阅读《最后一课》(21段),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的描写?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是交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 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那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情?

(十)阅读《邓稼先》(81页3-11段),完成下列各题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十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8 -20段),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 .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十二)阅读《社戏》,完成下列各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得,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亮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一段主要是 描写,第二段主要是 描写。 2.“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