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 秦汉(09年9月最新更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 - 秦汉(09年9月最新更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9f8b08763231126edb1154

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12. (2009.河南月考)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13.(2009.河南月考)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 )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

14. (2009.河南月考)《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讨论儒学经典,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的目的(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推行教化

C.显示皇帝的学问 D.实行仁政 15.(2009.广东月考)“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

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一说法应该是指( ) A.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B.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 C.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D.罗马帝国实行的行省制

16.(2009.广东月考)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答案 D

2008年联考题

选择题

1.(08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关于郡县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最早实行于秦朝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的目的有 ( ) ①以“柔道”治天下 ②使法家学说成为官学 ③加强秦朝专制统治 ④严禁传播私学 A.①② B. 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3.(08宜昌高三第一次调研)秦朝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中,王绾主张 ( ) A.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B.推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三公九卿制

4.(08合肥质量检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5.(08哈尔滨质量检测)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封侯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13

C.“推恩令” ( ) D.“附益之法”

6.(08唐山高三质量检测)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政权不愿与汉朝夹击匈奴 C.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D.使西域各国与汉朝之间有了相互了解

7.(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中国古代的铁器、大量丝织品和铸铁技术、井渠法等曾经相继西传,这种情况开始于 ( )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8.(08哈尔滨质量检测)秦汉时,朝鲜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檀弓、果下马,中国向朝鲜输出的主要是铜镜、漆器以及铁制生产工具。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朝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

( )

B.中朝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C.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D.中朝两地物产的差别

9.(08杭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织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

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08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最近被成功打捞,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力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 (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宋朝

11.(08南昌高三调研测试)在今天陕西韩城市郊有一座“汉太史公墓”,郭沫若曾为之题词:“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2006—2007年联考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07宜昌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秦朝下列措施中,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焚书坑儒

B.车同轨,行同伦 D.书同文

2.(0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两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他们在王朝建立初期采取的 富民政策是 ( ) A.休养生息 B.力倡节俭 C.平抑物价 D.大兴文治 3.(07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我国疆域初步奠定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 )

4.(07北京东城目标检测)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形成鼎盛局面。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

A.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B.编户齐民制度 C.察举制 D.刺史制度 5.(07宜昌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造成这种局面的是

(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07合肥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反映了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统一性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B.气势恢弘雄伟

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14

7.(07苏州调研)下图中反映的两汉时期关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 ②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8.(07南通调研)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说明了 ( ) A.汉政府重视构建多元文化体系

B.丝绸之路有利于文化交流

( )

C.中国与印度半岛国家有了直接交往 D.汉匈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 9.(07江西联考)下列有关昭君出塞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A.那时匈奴的一部分已归附汉朝 B.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C.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D.昭君出塞后汉匈双方的贸易兴旺

( )

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

10.(07湖南十校联考)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入中国 11.(06东城高三教学目标检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 )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2.(06连云港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秦朝只允许官府办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 ( ) A.儒家学说 B.秦朝法律 C.皇帝诏令 D.政府公文

13.(06石家庄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 (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

14.(06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②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

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④东汉中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06北京东城区高三教学检测)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16.(06桂林模拟)下面是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中最接近史实的是 (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

C.所以歼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7.(06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 ( )

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 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 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 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 18.(06南京第一次质检)“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此诗

15

说明作者 (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 B.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

19.(06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答案 (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说明:写出暴政具体表现也可)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20.(06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丝绸之路是汉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简述要道开辟的历史背景及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并以史实说明这条要道对当时中外经济交流的积极作用。

答案 背景:西汉国力强盛;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人物:汉武帝、张骞。

作用:丝绸之路开辟后,我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井渠法、造纸术等先后西传,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的经济交流。

21.(06江西省重点中学统一考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有两个基本

矛盾。下面是秦、明的政府组织机构图。

(1)秦始主义中央

皇与明太祖各侧重解决专制集权制度中的什么矛盾?各

采取什么措施? (2)根据图一、图二,与秦相比,明朝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以史实说明。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官制受谁的思想影响?明朝官制的弊端在思想界有什么反映?两种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1)秦始皇侧重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设郡县,各级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明太祖侧重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2)加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分权,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直属中央。设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等。

(3)秦朝的官制受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思想的影响。对明朝官制弊端的批判而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