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a3fe83e53a580216fcfec4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前言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为本专业学生掌握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奠定基础。掌握测报和防治技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综合治理措施,将病虫的为害控制在经济水平允许之内,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促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包括绪论;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纲的分类;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地下害虫;吮吸式害虫;害螨;卷叶害虫;蛀果类害虫;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设施农业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总学时定为102学时,其中理论课82学时,实验课2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3:5。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类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诊断和防治措施,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制订了《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供三年制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使用。大纲规定了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内容用划线表示,要求掌握,次要的内容要求熟悉,其余内容则要求了解。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虫害部分)

绪论

目的:掌握节肢动物门和昆虫纲的特征,了解昆虫和人类的关系,园艺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学时:3

教学内容:概述昆虫在生物界中的地位,昆虫纲的特征,昆虫与近缘动物的区别,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的定义。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目的: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学时:3

教学内容: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触角,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类型和为害特点.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目的:掌握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与滞育、昆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

学时:4

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幼体生殖的定义及代表昆虫。 2.昆虫的卵与胚胎发育

3.昆虫的胚后发育与变态、昆虫孵化、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发育与特征。 4.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

5.昆虫的行为与习性:假死性、趋性、体色适应、多型现象、亲代对子代的保护、群集、扩散。

第三章 昆虫纲的分类

目的:掌握昆虫刚的分目及重要目、科概述等。

学时:2

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重要目,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缨翅目、膜翅目的形态特征及代表性昆虫。

第四章 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并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学时:1

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3.影响昆虫的非生物因素. 4.影响昆虫的生物因素. 5.种群和群落.

第五章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目的:掌握园艺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时:1

教学内容:1.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基础.

2.植物检疫的任务,检疫对象的确定,检疫的内容等. 3.农业防治法 4.生物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物理机械防治法

第六章 地下害虫

目的:掌握地下害虫的种类及分布与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能制定防治方案。

学时:3

教学内容:1.蝼蛄类: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

2.蛴螬类: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阔胸犀金龟。 3.金针虫类: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 4.根蛆类:种蝇,葱蝇,萝卜蝇。

第七章 吮吸式害虫

目的:掌握吮吸式害虫的种类及分布与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能制定防治方案。

学时:3

教学内容:蚜虫类、蓟马类昆虫的发生与为害及防治

第八章 害螨

目的:掌握为害农业生产的害螨种类及分布与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能制定防治方案。

学时:1

教学内容:叶螨的发生为害及防治

第九章 卷叶害虫

目的:掌握主要卷叶害虫种类及分布与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能制定防治方案。

学时:3

教学内容:卷叶螟类昆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

第十章 蛀果类害虫

目的:掌握蛀果类害虫种类及分布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制定防治方

案。

学时:3

教学内容:蛀果类害虫的为害及防治。

(病害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目的:通过绪论掌握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以及在植物病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学时:3.5 教学内容:

植物病害的危害性、植物病理学发展史、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

目的:掌握植物病害概念以及植物病害中常见的症状类型,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和病害分类方法。 学时:1.5 教学内容: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分类及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

第三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真菌的特点、真菌典型的营养体和组织体。常见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基本概念、各属真菌的形态特征、拉丁学名和代表性病害。一般了解真菌非典型的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方式。 学时:9 教学内容: 一、真菌概述

真菌的概念、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无性繁殖、真菌的有性生殖、真菌的准性生殖、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分类。 二、鞭毛菌亚门真菌

鞭毛菌概述、根肿菌纲、壶菌纲、卵菌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 三、接合菌亚门真菌

接合菌概述、毛霉目 四、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菌概述、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

五、担子菌亚门真菌

担子菌概述、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 六、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和形成方式、丝孢纲、腔孢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 七、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接合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子囊菌与半知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担子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病原真菌形态观察与鉴定。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目的:重点掌握植物病原细菌的概念、形态、分类、传播侵染以及5个属细菌的拉丁学名和鉴别特征。了解植物类菌原体的基本知识。 学时:4 教学内容:

一、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侵染途径、侵染途径与症状的关系、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概述、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属和种、薄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 四、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第三节 植物病毒

目的:了解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植物病毒的传播、侵染特性及鉴定原理。 学时:5 教学内容: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

植物病毒的形态、植物病毒的结构、植物病毒的组分。 二、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植物病毒基因组信息的表达、植物病毒的增殖。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植物病毒传播的概念及一般特性、介体传播、非介体传播、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 四、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植物病毒的分类、植物病毒的命名。 五、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烟草花叶病毒属及TMV、马铃薯Y病毒属及PVY、黄瓜花叶病毒属和CMV、南方菜豆花叶病毒书及SBMV、蠕传病毒属及TRSV、黄症病毒属及BYDV、植物呼肠弧病毒属及RDV、真菌传杆状病毒属及SWMV、菜豆金花叶病毒属及TLCY。 六、植物类病毒

类病毒的发现和定义、类病毒不同于病毒的主要特性、类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类病毒的检测。

七、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病毒病害的病害初步识别、病毒病害的实验室诊断包括鉴别寄主诊断、传染试验、显微镜观察、血清学技术、核酸杂交及PCR技术、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目的:了解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生态、寄生性、致病性和分类系统。掌握植物病原线虫的侵染规律、五个属的形态特征、拉丁学名及代表性病害。 学时:5.5 教学内容: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与生态 三、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四、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植物病原线虫的重要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