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押题密卷及答案(共九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押题密卷及答案(共九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b527fa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9

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此琵琶乐曲沉闷悲壮。

2.ABC【解析】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其余三个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

3.ABC【解析】将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叠置在一起,构成“大谱表”。用大谱表记谱的乐器有钢琴、竖琴、管风琴、手风琴等。

4.BD【解析】乐音是指发音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铃鼓和三角铁都是打击乐器,没有固定音高。二胡是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小号是音域最高的乐器。

5.AC【解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叙事歌曲;《大路歌》是劳动歌曲。

6.BD【解析】音乐常识类考查,可直接选出BD为正确答案。A项西科里亚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之一,无调性音乐的先驱;C项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开创柯达伊手势教学法。

7.ABCD【解析】略。

8.ACD【解析】西方音乐史常识类考查,威尔第被称为歌剧之王,ACD三项为他的作品。B项是莫扎特的三幕歌剧,E项为普契尼的三幕歌剧。正确答案为ACD。

9.ABC【解析】乐理基础考查,根据“升根缩,降根阔;升冠阔,降冠缩”,得出A项为音程扩大了1个音数,B项为音程扩大了1/2

个音数,C项为音程扩大了1个音数,D项没有变化。故此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10. CD【解析】本题旨在区分两个《悲怆》,并且要求选出“不是”贝多芬作品的选项,C项为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巨人》,D项为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注意区分B项。故此CD为正确答案。 四、判断题

1.×【解析】《梁祝》是越剧。 2.√ 3.√

4.×【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课程主要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 5.×【解析】莫扎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

6.×【解析】彝族舞曲是改编于《烟盒舞》曲形成的琵琶独奏曲。 7.√

8.×【解析】《水上音乐》是作者在英国完成的作品。 9.× 【解析】基本音程也叫自然音程。 10.√ 五、名词解释

1.序曲:歌剧、舞剧、清唱剧,其他戏曲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

定的形式。

2.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强力集团、强力五人集团、五人团等。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

3.爵士音乐: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起源于美国黑人,在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它是一种喧闹的,强调节奏的器乐曲,多采用即兴演奏。

4.小夜曲:是指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通常是年轻人在黄昏和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的情歌。

5.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的广东音乐,也是我国传统器乐——丝乐的一种。最初流行于广州及珠三角洲一带,后来曾风靡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六、论述题

1.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一种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形式从原始社会起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考生需要从民歌的定义、发展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再列举出民歌的体裁。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体验性音乐教

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2)实践性音乐教学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教授法、谈话法(提问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考生需要从体验性、实践性、语言性、探究性四个方面进行作答,然后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要列举一二。 七、作品赏析题

《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是由于有这个杰出的乐章而受到世人特别的钟爱。

《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做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犹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