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项目理论试题库A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程测量项目理论试题库A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bef87b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8

第二章 水准测量

107. 水准测量原理要求水准仪必须提供一条( B )。 108. A.铅垂视线 B.水平视线 C.平行视线 D.切线 109. 水准测量的目的是( D )。

110. A.测定点的平面位置 B.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C.读取水准尺读数 D.测定点的高程位置

111. 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中可以看出,水准测量必需的仪器和工具是( C )。 112. A. 水准仪、垂球 B. 经纬仪、觇牌 C. 水准仪、水准尺 D. 经纬仪、钢尺 113.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 A )DS3水准仪。 114. A.高于 B.接近于 C.低于 D.等于

115. DS3水准仪,数字3表示的意义是( A )。 116. A.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超过3mm 117. B.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mm 118. C.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mm 119. D.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极限误差不超过3mm 120. *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D )。

121. A.内圆弧的半径大 B.其灵敏度低 C.气泡整平困难 D.整平精度低 E.整平精度高 122. 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平时用的是( A )。

123. A.自动补偿装置 B.管水准器 C.圆水准器 D.微倾螺旋 124. *微倾水准仪由( ABD )组成。

125. A.望远镜 B.水准器 C.照准部 D.基座 E.脚架 126.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A )使视线水平。

127.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器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128.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D.用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 129.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 )。

130.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物像 C. 使视准轴水平 D.使十字丝横丝水平 131.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C )。

132. A.使视准轴水平 B.看清十字丝 C.使物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面上 D.使望远镜对准目标

133. 水准测量中,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B )。 134. A.竖轴竖直 B.视准轴水平 C.十字丝横丝水平 D.十字丝竖丝竖直 135. 微倾式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A )。 136. A.仪器安置 粗平 调焦照准 精平 读数 137. B.仪器安置 粗平 调焦照准 读数

138. C.仪器安置 粗平 精平 调焦照准 读数 139. D.仪器安置 调焦照准 粗平 读数 140. 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操作步骤是( B )。 141. A.仪器安置 粗平 调焦照准 精平 读数 142. B.仪器安置 粗平 调焦照准 读数 143. C.仪器安置 粗平 精平 调焦照准 读数 144. D.仪器安置 调焦照准 粗平 读数

145. 普通水准测量时,在水准尺上读数通常应读至( C )。 146. A. 0.1mm B. 5mm C. 1mm D. 10mm

147. 微倾水准仪精平是通过转动( A ),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来达到目的。 148. A.微倾螺旋 B.脚螺旋 C.制动螺旋 D.水平微动螺旋 149. 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150.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D )。 151. A.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确 152. B.目镜调焦不正确 153. C.前后视距不相等

154. D.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155. 目镜对光和物镜对光分别与( D )有关。 156. A.目标远近、观测者视力 157. B.目标远近、望远镜放大倍率 158. C.观测者视力、望远镜放大倍率 159. D.观测者视力、目标远近

160. 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水准仪视线高程为( D )m。 161. D.17.713

162.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163. A. A点比B点低 B. A点比B点高 C. 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无法判断 164. 微倾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B )。

165.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 166. C.保护管水准器 D.提高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 167. 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 B )上。

168. A.水准点 B.转点 C.土质松软的水准点 D.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169. 设HA=15.032m,HB=14.729m,hBA=( C )m。 170. A. -29.761 B. -0.303 C. 0.303 D. 29.761

171. 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B )m。 172. A. 1.870 B. 2.882 C. 2882 D. 1870

173. *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有( ABC )。

174. A.几何水准测量 B.三角高程测量 C.GPS测量 D.重力高程测量 E.气压高程测量 175.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 A )的作用。 176. A.高程 B.水平角 C.距离 D.方向

177.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四等水准测量每测段测站数应为( B )。

178. A.奇数站 B.偶数站 C.不作要求 D.视环境而定

179.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红黑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C )mm。

180. A.2 B.3 C.5 D.10

181.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红黑面读数之差不得超过( B )mm。

182. A.2 B.3 C.5 D.10

183. *四等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应包括( ABCD )检核。

184. A.前后视距差 B.视距累积差 C.红黑面读数差 D.红黑面高差之差 E.高差闭合差 185. 四等水准测量时要求每测段测站数为偶数站,主要目的是消除( B )。 186. A.i角误差 B.标尺零点差 C.读数误差 D.视差 187. *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ACE )。

188. A. 闭合水准路线 B. 四等水准路线 C. 附合水准路线 D. 等外水准路线 E. 支水准路线

189. 从一个已知的水准点出发,沿途经过各点,最后回到原来已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是( B )。

190. A.附合水准路线 B.闭合水准路线 C.支水准路线 D.支导线

191. 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6测站完成,观测高差总和为+12mm,其中两相邻水准点间2个测站完成,则其高差改正数为( B )。

192. A. +4mm B. -4mm C. +2mm D. -2mm 193.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

194. A. 0 B.与路线长度有关 C. 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起点高程值确定 195. *下列选项属于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内容的有( ABCDE )。

196. A.∑a-∑b=∑h B.fh计算 C.高差改正数计算 D.高程计算 E.水准路线长度计算 197. 水准测量过程中,若标尺倾斜,则读数( A )。 198. A.偏大 B.偏小 C.均有可能 D.无影响

199. *在水准测量时,若水准尺倾斜,则其读数值( ACE )。 200. A.当水准尺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增大 201. B.当水准尺向左或向右倾斜时减小 202. C.总是增大 203. D.总是减小

204. E.不论水准尺怎样倾斜都是错误的

205.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规定:当采用S3型水准仪、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时,除要求i角不得超过±20″外,还要求( ABCDE )。 206. A. 视线长度不得超过100m

207. B. 每个测站的前、后视距差均不得大于5m 208. C. 每个测站视距累积差均不得大于10m 209. D. 每个测站的观测程序应为后前前后 210. E. 每测段都应采用偶数测站

211. 两次仪高法观测两点高差得到两次高差分别为1.235m和1.238m,则两点高差为( A )。

212. A. 1.236m B. 1.237m C. 2.473m D. 0.003m 213. 水准测量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214. A.米 B.厘米 C.毫米 D.千米

215. 已知AB两点高程为11.166m,11.157m。今自A点开始实施水准测量观测至B点,得后视读数总和26.420m,前视读数总和为26.431m,则闭合差为( D )。 216. A. +0.001m B. -0.001m C. +0.002 m D. -0.002 m

217. 水准仪读得后视读数后,在一个方格的四个角M、N、O和P点上读得中丝读数分别为1.254m、0.493m、2.021m和0.213m,则方格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 A )。 218. A. P、O B. O、P C. M、N D. N、M

219. 水准测量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 D )是否有误。 220.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221. B.水准点位置、记录 222.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223.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mm,式中L的单位为(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