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f33d16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7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

一、化学反应原理

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1.水合肼(N2H4·

H2O+Na2CO3+NaCl。 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

2NaCl+NaClO3)。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3)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制取水合肼

(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无影响”)。

②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

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MnO2+4H++Cl-Mn2++Cl2↑+2H2O 量筒、烧杯、玻璃棒 防止NaClO分解,影

H2O+2NaClO=N2↑+3H2O+2NaCl 偏大 d 25% 响水合肼的产率 N2H4·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装置I由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装置II由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次氯酸钠;装置III是尾气处理装置;图乙中的由CO(NH2)2与NaOH、NaClO反应制备水合肼。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

2NaCl+NaClO3)。

Mn2++Cl2↑+2H2O。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Cl-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3)由题中信息(己知:3NaClO

2NaCl+NaClO3)可知,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

的目的是防止NaClO分解,影响水合肼的产率。 实验2:制取水合肼

(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H2O+2NaClO=N2↑+3H2O+2NaCl。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控①水合肼(N2H4·

制溶液的pH,则碘会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而消耗较多的碘,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 ②下列实验操作: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则标准液的体积读数偏小;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标准液的体积读数偏小;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则标准液会被残留的水稀释,从而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综上所述,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d。

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H2O+2I2=N2↑+4HI+H2O可知,n(N2H4?H2O)=n(I2)=

=0.0015mo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

数为

25%。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的实验仪器、反应条件的控制、氧化还原滴定及其误差分析等等,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知识迁移应用的

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等等。

2.某小组为测定化合物Co(NH3)yClx(其中Co为+3价)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L-1AgNO3标准溶液滴(1)氯的测定:准确称取2.675g该化合物,配成溶液后用1.00mol·

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Ag2CrO4为砖红色)且不再消失时,消耗AgNO3溶液30.00mL。[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1.12×10-12] ①AgNO3标准溶液需要放在棕色的滴定管中的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会使得测定结果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③用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的理由是__。

(2)氨的测定:再准确称取2.675g该化合物,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4___。(填仪器名称)中,然后通过仪器3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1装置,产生的氨气被5中的盐酸吸L-1盐酸收,多余的盐酸再用NaOH标准溶液反滴定,经计算,吸收氨气消耗1.00mol·60.00mL。

装置A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如果没有6中的冰盐水,会使得测定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可知该化合物的组成为___。 【答案】2AgNO3

光照2Ag↓+2NO2↑+O2↑ 偏大 Ag2CrO4为砖红色,由Ksp可知AgCl的

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Cl-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三颈烧瓶 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 偏大 [Co(NH3)6]Cl3 【解析】 【分析】

Co(NH3)yClx中Co的化合价为+3,NH3为0,Cl为-1,则x=3,通过实验测出NH3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得出结果。 【详解】

(1)①AgNO3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Ag和NO2和O2,发生的反应为:2AgNO3

光照2Ag↓+2NO2↑+O2↑,故答案为:2AgNO3

光照2Ag↓+2NO2↑+O2↑;

②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使得V2读数偏大,导致滴定结果骗大,故答案为:偏大;

③一方面Ag2CrO4为砖红色,另一方面由Ksp(AgCl)=1.8×10-10、Ksp(Ag2CrO4)=1.12×10-12可知,AgCl饱和溶液中c(Ag+)=1.8?10-5mol/L,Ag2CrO4饱和溶液中c(Ag+)=31.12×10-4mol/L,所以,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滴入AgNO3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形成,当AgCl形成的差不多的时候,溶液中Cl-几乎沉淀完了,此时再滴AgNO3溶液就会立刻产生Ag2CrO4,即终点的时候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Ag2CrO4为砖红色,由Ksp可知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Cl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2)图4为三颈烧瓶,装置A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如果没有6的冰盐水,HCl吸收氨气时可能形成倒吸,溶液中的HCl有一部分被倒吸,被反滴定的HCl的量就少,计算吸收氨气时的HCl就偏大,氨气的含量就偏大,故答案为:三颈烧瓶;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偏大;

L-1AgNO3,所以n(Cl-)=n(Ag+)=1.00mol·L-(3)滴定Cl-时,2.675g样品消耗30mL 1.00mol·

1

-

×30mL×10-3=0.03mol,测定氨时,2.675g样品消耗1.00mol·L-1盐酸60.00mL,所以

n(NH3)=n(HCl)= 1.00mol·L-1×60.00mL×10-3=0.06mol,故n(Cl-):n(NH3)=0.03:0.06=1:2,由于化合物Cox(NH3)yClx中Co的化合价为+3,NH3的化合价为O,Cl的化合价为-1,所以x=3,y=6,该化合物为:[Co(NH3)6]Cl3,故答案为:[Co(NH3)6]Cl3。 【点睛】

测氨的含量时HCl总物质的量=氨气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反滴定时NaOH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

3.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回答下列问题: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_____。

(2)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 ℃,理由是_______;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________。

(3)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__________(叙述此步操作),⑥计算。步骤③若未在干燥器中进行,测得的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含量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晶体中C2O42-含量的测定可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称取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m g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0.00 mL放入锥形瓶中,用0.010 0 mol·L-1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