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六年级语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501六年级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358b86f61fb7360a4c6563

部分题目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正确,1分;匀称、美观,2分。共3分。 二、把词语填写完整。

每字1分,共16分。 三、选择题。

1.② 2.③ 3.① 4.③ 每题1.5分,共6分。 四、根据课文填空。

1.后面两空:写人;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面对恶劣的环境,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作抗争,就会出现奇迹。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前面每空0.5分,最后一空1分,共6分。 2.略 每空1分,共5分。 3.优厚 重重阻力 负荆请罪 争气 困难 嘲笑 主持 爱国工程师 。每空0.5分,共4分。 五、仔细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短文1:

1. 迎接我们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人们; 作者及一起访问内蒙古的其他人员 ; 热情好客 、 能歌善舞 每空1分,共4分。

2. 热情迎接,盛情款(招)待 每个词语2分,共4分。 3. 民族团结进步 2分。 4.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2分。 短文2:

1.共10分

⑴ “阳奉阴违”在文中指的是妹妹:在妈妈住这里时她带什么来都随她,

5

不管不动,等妈妈一走,就把带的那些“破旧”都扔掉;周而复始 各2分。

⑵ 生活中处处节约、俭省,能用的不随意丢掉。2分。 旧物利用,简化交通 各2分。

2. 第一段:妈妈早就有了节俭这个与环保相通的习惯。

第二段:妈妈的行为准则时常和妹妹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 第三段:妈妈的坚持终于带动了我和妹妹有了环保的行为习惯。

【对照段落,写对某一段大意,3分。】 3. 节俭、环保 2分。 4.

妈妈:有很强的环保低碳生活意识,节俭早已成为习惯。

妹妹:崇尚去旧求新求美的生活方式;受母亲影响,也认同并养成了环保、节俭的好习惯。

“我”:从内心敬佩妈妈,也养成了环保、节俭的好习惯。

【写出某一人的大概印象,3分。】

注:试卷中主观题答案往往不唯一,大概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备选题:

松 鼠(14分)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的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抓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上,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触动一下树根,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

6

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不高兴的哼哼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即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服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⑥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围绕“讨人喜欢”依次写了松鼠的哪三个特点?(用文中三个词回答)(3分)

2.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4枚)邮票,请你根据本文内容选择四个有趣 的画面反映松鼠的生活,并给每枚邮票定个名称。(3分)

第一枚:松鼠歇 凉 第二枚:松鼠 第三枚:松鼠 第四枚:松鼠

3.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请说说第②段画线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第⑤段 通过哪些动词表现了松鼠的能干?(2分)

5.本文写于200多年前,请你说说,结尾画线句这样介绍松鼠的用途,从今天

来看好不好?为什么?(3分)

命题:吴金高 应美华

审读:汪晓铅 何国成 郑加强 吴胜平 邱元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