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成本会计案例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成本会计案例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39d9ed172ded630a1cb600

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

负责人:2209 学号:2209 1、

女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 变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变动制造成本 3.45 3.45 固定制造成本 — 0.5 单位产品成本 3.45 3.95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75000+250000+20000)/100000=3.45(美元) 单位固定制造成本=50000/100000=0.5(美元)

男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 变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变动制造成本 2.62 2.62 固定制造成本 — 0.4 单位产品成本 2.62 3.02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24000+400000+100000)/200000=2.62(美元) 单位固定制造成本=80000/200000=0.4(美元) 2、

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 女式钱包 男式钱包 销售收入 495000 945000 变动成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 310500 550200 变动性销售费用 30000 60000 边际贡献 154500 334800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50000 80000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35000 60000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 25000 25000 税前净利 44500 169800 女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3.45*90000=310500(美元) 男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2.62*210000=550200(美元)

3

全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 女式钱包 男式钱包 销售收入 495000 945000 销售产品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0 10000*3.02=30200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395000 604000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395000 634200 期末存货 10000*3.95=39500 0 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 355500 634200 销售毛利 139500 310800 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性销售费用 30000 60000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35000 60000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 25000 25000 税前净利 49500 165800 女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95*100000=395000(美元) 男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02*200000=604000(美元)

分析:

一、 女式钱包,无期初期末存货,销售量小于生产量。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将固定制造费用50000美元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边际贡献中扣减;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90000件,只将9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45000(50000/100000*90000)美元作为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减除,未销售的1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100000*10000)美元,则随产成品转入期末产成品存货中。两种成本法在确定税前净利润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全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少5000(50000-45000)美元,所以全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多5000美元。

二、 男式钱包,上一年有10000件存货,生产200000件,销售210000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从本期边际贡献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0美元,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的210000件产品中,包括上期转入的10000件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4000(80000/200000*10000)美元和本期生产200000件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80000美元,因此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比变动成本法计算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少4000美元,从而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少4000美元。

三、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之所以会有区别,关键在于起初、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变动及其对比关系不同。其变化的通用规律如下: (1) 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等于起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

净利相等。

(2) 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大于起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

利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润。其差额等于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起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

(3) 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小于起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

利小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润。其差额等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起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

4

四、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全部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其成本均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部分;

全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其他生产成本一样,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未销产品

之间进行分配;

(3)分期损益计算方面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全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按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

产品的比例进行分摊;

五、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1)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优点:

1.有利于企业的短期预测和决策;

2.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3.可防止企业盲目生产,注重产销平衡,有利于全面完成产销计划; 4.可以简化成本核算。 局限性:

1. 提供的成本不适应长期决策和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2.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观念; 3. 按成本性分类具有局限性。

(2)而相对于变动成本法而言,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成本 优点:

1. 使人们重视生产环节;

2.产品成本计算存货计价完整; 3.便于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局限性:

1.全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以被管理部门所理解; 2.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

3.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预测和决策分析。

5

案例三 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例

负责人:2209 学号:2209

该案例涉及的企业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家特殊钢生产企业。该企业产品品种繁多,有八大类,800个钢号,上万种规格;这些产品的生产流程、用料种类、成材率不同,因此成本差异非常大,高的每吨万元以上,低的每吨只有2 000多元。

由材料知,该企业每种产品从投料到制成品出厂以前,须经过3~5道工序,每道工序均核算成本,实行逐步结转法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半成品成本。每道工序的原料费,按各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书划分据实人账,而熔炼、浇铸、加热、轧钢、检验、车间内和厂内运输以及发生在分厂的制造费用等,很难具体辨认成本负担主体,因此,按该公司规定先归集为工序加工费用,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到每道工序的产品成本之上。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成本i=原料费i十工序加工费i 工序加工费i=单位分值*分配系数i

单位分值=工序加工费总额÷∑(分配系数i*产量)

从上述公式来说,原料费是个别确认的,工序加工费总额和各品种产量是客观的,惟一带主观成分的变量是各品种的加工费用分配系数。而这些分配系数正是工序加工费共同费用的分配的缺点所在。

首先,该案例中企业将不同车间、不同分厂的工序加工费笼统地按照相同的分配系数进行分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每个车间、每个分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各品种的产品所占的生产比重也不尽相同,使用统一的分配系数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各产品实际的耗费。

其次,分配系数的合理确定较困难,产品成本计算不准。不同品种的加工费用中,除了能源消耗、直接人工外,主要是制造费用难以具体量化到不同的品种。确定折合产量或分摊系数,往往主要依据“难炼”、“难轧”程度,出发点是工人操作难度而不是成本耗费,甚至有的按不同品种的价值高低进行分配。系数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数据是否准确反映资源消耗问题。同时,不同品种的加工费用中,除了能源消耗、直接人工外,主要是制造费用难以具体量化到不同的品种。如折旧、修理、管理人员工资等,难以准确认定具体品种应负担的数额,须按不同标准(如直接人工成本、占用机器小时、折合产量和分摊系数等)分配给不同品种。而不同的车间机械化程度不同,从而不同产品的工人工资和机器工时数的之间的比例并不能完全反应该产品所需分摊的制造费用。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制造费用分摊系数必然是不准确地。

再次,工序费用在不同品种之间按照分配系数进行分配,费用分配系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事实上分配系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材料中该企业10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分配系数已经难以体现实际情况。经与该企业技术、财务、统计及车间生产职工在参考历史数据基础上共同协商,重新确定的分配系数为:冶炼工序的系数均为1;轧钢(初轧和精轧)工序:普通碳结钢为1,弹簧钢为1.2,不锈钢为1.5。分配系数改变后,3个钢材品种的成本从而销售毛利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特别是不锈钢由毛利为负数变成正数。可见,通过调整不合理的共同费用分摊标准,依据可靠的成本修改原计划,使该企业调整了品种结构,影响收入和利润。

最后,不正确的费用分配系数会直接误导决策。如果不能准确地测算出分配系数,不仅对企业的决策构成负面影响,它还会通过被误导的产销决策、定价决策,影响到社会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更进一步地,它会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不利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