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专业名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融经济专业名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51df87524de518964b7df4

2. 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 3. 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2两国模型

(一般讨论两国模型为例) 模型内的四个市场 第一国的国内商品市场 第二国的国内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利率r) 外汇市场(汇率w) 模型内主要函数

两国的投资I1(r)和I2(r)第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B1(Y1, Y2, w) 两国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1(Y1, r)和L2(Y2, r) 涉及变量 内生变量: 两国总产出Y1和Y2 利率r 汇率w 外生变量:

两国名义货币供给M(因价格水平P假设为固定,所以实际货币供给M/P也是外生变量) 两国的自发性支出A1和A2 研究摘要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的是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资本完全流动意味着资产所有者认为国内证券与国外证券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国内利率超过国外利率就会吸引资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就会使资产所有者抛售国内资产,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着重分析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之下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

3核心结论

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水平,只能影响储备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变得更有效力,因为它所造成的资本流入增加了货币供给量,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对收入增长的负作用。

引入浮动汇率制下的情形 (1)货币政策-无论在哪种资本流动性假设下,货币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汇率制下更加有效(P624-625图) 。 (2)财政政策-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形下,浮动汇率下收入的增长大于固定汇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资本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长幅度小于固定汇率制下情形;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对于刺激收入增长是无能为力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适用范围 蒙代尔自己认为,要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结论并非不可避免,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用最好的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日本和德国,它们拥有强大的货币。这绝非偶然。三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而且是最富裕的三个经济体,拥有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它们实施财政扩张时的各种条件,都能够保持货币紧缩。 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如果有的话)适合同样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财政扩张时,通常都伴随着银根放松和外部投机资本对本国货币的冲击。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多大区别。原因是: 首先,这些国家没有以本国货币交易的发达资本市场, 第二,紧跟财政赤字之后,很快就出现货币扩张。 蒙代尔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明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希望他的学生也不要这样做。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结论 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毫无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著; 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机经济效果显著,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 蒙代尔在后来的一篇文章“资本流动和国家相对大小”中将数学模型推广到整个世界经济: 首先证明了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丧失,相反,货币政策效果传递到国外; 其次证明了在浮动汇率下(以及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政策效果并没有丧失,而是传递到世界其他地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缺陷 一,它遗漏了关于国际资本市场中存量均衡的讨论,因为在模型中,蒙代尔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别的唯一函数,因而只要存在利差,资本就会一贯的流动从而弥补任何水平的经常项目不平衡,而在现实中各国间的利率差别普遍存在。 二,在外部均衡的标准上蒙代尔非常强调资本账户,而国际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别的唯一函数,因此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只有通过提高国内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但是这既是一个挤出私人投资,又是依靠对外债台高筑的取得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此无论是货币主义的以储备衡量的外部均衡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还是蒙代尔强调的资本账户的外均衡标准都存在缺陷。

多恩布什超调模型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主要是作为对“货币模型”和固定价格的“M-F模型”的扩展和修改以及融合,所以,具备了两者的一些特点,又充分展示了独有的解释能力。

“超调模型”的出现就是为了调和这两个模型,继承了凯恩斯模型的传统又具有货币模型的长期特征。它分别分析了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且展示了调整过程。 前提假设: 第一,小国经济;

第二,初始状态处于理想状态;

第三,开放的金融市场里抛补利率平价成立; 第四,总供给曲线由短期向长期不断调整。 核心内容:

金融市场上的调整要比商品市场上的调整来得快,在商品市场还来不及调整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就开始了调整。

当国内利率突然下降后,本国货币的吸引力减退,大量资本将会开始向国外流动,在浮动汇率下,本币立即进行贬值,实际汇率也贬值,并且贬值的幅度超过了在长期均衡下应该有的水平(这称为超调),这冲抵了利率的下降,由于预期的作用,贬值吸引了国际资本,使得RP曲线(抛补利率平价)上的点有了一个跳跃,此时,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但是,在向长期过渡的时期里,国内价格开始发生变化,即总供给曲线开始转动,价格开始上升,实际汇率开始升值,这开始使本国的竞争里下降,国际收支盈余开始下降。到调整结束时,产量还是原来的充分就业水平,利率还等于世界利率,实际汇率回到原始。货币供给的增加单单带来了价格水平和名义汇率的同比例上升,货币成为了一层面纱。

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UIRP)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指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决定机制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无风险条件下投资者的投机决策,即 (1)在年终若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与收益额大于持有外币存款与收益额按预期汇率 折算成的本币款,即 ,则在本国存款; (2)在年终若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与收益额小于持有外币存款与收益额按预期汇率 折算成的本币款,即 ,则在外国存款; (3)在年终若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与收益额等于持有外币存款与收益额按预期汇率 折算成的本币款,即 ,则在任何一国存款均可。 其中, 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年率),r表示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平均收益率,S表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S表示预期将来某个时点(比如年末)的预期汇率。并且这里假设投资者是风险中性(Risk Neutral)。 本国居民持有一单位本国货币,既可以将其存放于国内银行按国内利率取得收益,也可以将其按即期汇率S兑换成外国货币投放国外银行,按外国利率取得收益,最终两者的收益趋于相等: 在风险中性的前提下,投资者只需比较一下两种资产的收益:如果收益不等,投资者就会涌向一种资产,资本涌入国会因投资的增加而收益率递减,而流出国的收益率则可能会抬高,最终两者的收益趋于相等: 那么式(1)可表述为: (1 + r) = (1 + r)(1 + ΔS) = 1 + r+ ΔS + rΔS。 其中,rΔS是两个比率的积,是一个“二阶小量”,忽略不计,于是上式变为: ΔS = r ? r (3)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抛补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parity,CIP) ,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定义 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