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58a7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9

◆考点 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从众和服从)

(2)认同(实质: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师徒与榜样一致) (3)内化(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考点 3:道德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 阶段 年龄 特征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1.他律道德阶段; 权威阶段 5-8岁 2.严格遵守规则; 3.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客观结果)。 1.自律道德阶段; 可逆性阶段 8-10岁 2.认为规则是可改变的; 3.可根据行为动机判断对错(主观动机)。 公正阶段 10-12岁 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 三水平 六阶段 含义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前习俗水平段 (<10岁)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好孩子”定向阶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寻求认可。 段 习俗水平(10-20岁)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 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看中法律的效力,法律可变 后习俗水平(>20岁) 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最高阶段,人命关天,生命无价 3.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4.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6.德育原则 ★

(1)导向性原则——政治思想,德育品德的导向;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话好好说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对人,严和爱相结合 (4)知行统一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引导,纪律约束,对事不对人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辩证,一分为二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校内外两方面 (8)因材施教原则

7. 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

8.德育方法 ★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