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浙大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自然辩证法浙大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90b7f6ba0d4a7302763a84

似实验的其他工作组讨论中得知,其他组已得到证实理论预测的结果,并正在写描述其结果的文章。

在写她们自己的论文时,凯瑟琳建议,在发表的图和统计分析中,放弃靠近横坐标的两个异常的数据点。她认为,这两个点可能是由电源起伏造成的,而且超出了由其余的数据点算出的期望标准方差。她与德博拉争辩说:\这两个跑了的数据点,是明显错误的\。 问题:

1.如何处理图表中两个可疑的数据点?

2.该数据应该包括在统计显著性测试中吗?为什么? 3.除了导师外,还有什么信息源可帮助她们作决定? 29. 一次性筷子的启示

《环球时报》2004年4月2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日本“掠夺”中国森林 一次性筷子96%来自中国》的文章。驻日本特约记者田刚称,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其中从中国进口的一次性筷子占全部进口量的99%。这就是说,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

同时,在日本每位顾客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都不会被扔掉,而是有专人负责回收,然后卖给造纸厂。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日本王子造纸公司一个工厂的统计显示,该厂每年回收一次性筷子的数量高达1.2万公斤左右。日本还将不能用于生产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问题:

1、 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2、中国大量生产和出口一次性筷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3、日本进口一次性筷子,是否构成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30. 物种的灭绝

(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时四十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一千五百万次记录。结果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百分之七十

21

一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有百分之二十八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问题:

1、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2、 从这个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考试: 形式:

为课程论文加期末考试,其中课程论文结合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占总成绩5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

论文要求:

1.内容:在任课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自由选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观点、有论证、有分析,特别强调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点。 2.字数:4500字左右。

3.格式: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学号、电子邮件信箱、摘要、关键词、创新点、正文、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各项内容。 4.备注:

(1)课程论文为学术性论文,不接受感想、随笔、杂文之类的文章。 (2)若发现有抄袭报纸、期刊、书籍、网上资料者,则课程成绩为不及格。 (3)其它具体要求,由任课教师课堂上宣布。

授课要求: 课程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面向理工农医管理等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2

学科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对象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框架

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指导思想 三个适应

适应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社会需要; 适应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学科门类众多的现状。 三个提高

提高理、工、农、医、管类硕士研究生的哲学理论素养;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研究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 三个结合

教学总体要求统一思想与不同学科有所侧重相结合; 大课精讲少讲与网络课件使用、自学思考相结合; 分班深入讨论与课程论文写作相结合。

学时安排: 周 1 2 3 4 内容 绪论 自然篇1 自然篇2 科学篇1 科学篇2 5 技术篇1 讲课 4 (教师自拟) 形式 讲课 讲课 讨论,讲课 讲课 课时 4 4 2+2 4 课外作业 (教师自拟) (教师自拟) (教师自拟) (教师自拟) 23

6 7 8 9

技术篇2 科技社会篇1 科技社会篇2 考试 讨论,讲课 讲课 讨论,讲课 开卷 2+2 2+2 4 3 (教师自拟) (教师自拟) (教师自拟)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