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add97d172ded630a1cb604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

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 .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敝帚自珍(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望而却步( )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前倨后恭( )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望风披靡( ) .8.举类迩而见义远 闻名遐迩( ) .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 .8.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

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攘除奸凶 .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8.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 “怙”对“恃”, 词义为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对“愈” 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对“择” 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

四、根据语法推断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词性。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含义 词性 ..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含义 词性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含义 词性 .

1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含义 词性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含义 词性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含义 词性 ..7.其罪当与童贯等 含义 词性 .8.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含义 词性 .

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 《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鄙: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 善: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高考辽宁卷) .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 投: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高考湖北卷) .

联想《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 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联想成语“严惩不贷”。 贷: 六、请根据句子前后语境判断加点字的含义。 ..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欹: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 .4.(高考浙江卷)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 服:

2

【答案】: 一、成语

1.贷:宽容。严惩不贷: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2.病:兵器。短兵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

3.“绳”即准绳,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 4.敝:破的。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5.却:退。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6.倨:傲慢。前倨后恭: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7.靡:散乱。望风披靡: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8.迩:近。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二、字形

1.形旁为“火”,指火烤的东西,引申为烤肉。 2.形旁为“贝”,赐予,给予。 3.形旁为“目”,瞎。 4.形旁为“戈”,一种兵器(斧子) 5.形旁为“舟”,大船 6.形旁为“石”,石阶 7.形旁为“走”,到 8.上“入”/“出”,下“米”;意思为买入/卖出粮食 9.左“目”右“間”,从门缝中看,“窥视”

三、结构

1.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2.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3.“攘”对“除”,除掉。

4.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 5.改变姓名,隐蔽踪迹。 6.“赢”对“余”,剩余的。 7.“下”对“破”,拿下,攻克。 8.“怙”对“恃”, 词义为 依仗、凭借 9.“弥”对“愈” 词义为 更加

10.“简”对“择” 词义为 选择,选拔 11.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

应释为“奋勉” 四、语法

1.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2.樵,作“取”的宾语,名词,词义为:木柴。 3.“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条,作动词,后跟名词“其言”,词义为:整理 5.脯,作动词,后跟名词“鄂侯”,词义为:做肉干

3

翻译: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7.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妻,作动词,后跟名词“侃子瞻”,词义为:嫁给

五、联想推断 1、鄙:边邑

联想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境) 2、联系 《鸿门宴》中 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 友好

3、联系 《伤仲永》中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词义为 认为??奇异 4、联系 《逍遥游》中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词义为 往,到 5、联系 《岳阳楼记》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 嘱咐 6、联想 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使明白 7、联想 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迫近 8、联想 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9、联想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只是

10、联想 严惩不贷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贷 : 宽恕、宽免

六、语境推断

1、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据前句“畏”是“敬畏”义,此处“服”当为“佩服、敬佩”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