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湘教版必修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湘教版必修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ba80d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c0

时间 19世纪 思想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主张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适应论认为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生态论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20世纪初 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0世纪80年代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论 【思考】 1.古人的下列行为或主张哪些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①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②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③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④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提示:③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材料一 由于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1)结合材料探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历史局限是什么? 提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文明时期,全世界约30亿人,生产力极大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2)结合材料探究: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人地矛盾尖锐,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人类共识。

(3)结合材料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

续发展论。

材料四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不同,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论。

可能论是环境可能论的简称。可能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讨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将人视为一方,环境则是另一方,两者永远不能会合,目的是确定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生态论是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在其《人类生态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地理学称为“人类生态学”,强调了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即经过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理念。人地关系协调论指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有意识地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与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结合材料探究:

①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 ②评价适应论和生态论。

提示:①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②适应论和生态论强化人的主动性,用文化和生态观点认识人地关系是积极的,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片面的。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时期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 工业社会时期 人类对资源的开人地矛盾迅速激发利用达到了空化,环境问题日趋前的规模和高度 尖锐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战”以后 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人与自然改变传统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和谐,模式,走可持续发走可持续发展之展的道路 路 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知识拓展]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才得到今天最系统、最

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现总结如下表所示: 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论 可能论 适应论 生态论 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可持续发展论 主要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发展 只要人们团结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改造和战胜大自然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因素上来 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 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

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目前已经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吗?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这一决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提出“效益深圳”这一决策正是谋求人地协调的体现。

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居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发展多是以消耗大量原料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长期发展使该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因此深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够解决并保持深圳的持续繁荣。为了使深圳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深圳人提出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采猎文明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此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2.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 3.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是哪一时期? 4.可持续发展论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5.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点拨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 (1)崇拜自然阶段:主要对应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崇拜自然。 (2)征服自然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对自然环境干预的频率和强度逐步增大。

(3)追求人地协调阶段: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步深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关系。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应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本质原因剖析 在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知识点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生产力这一要素的发展变化,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没有人地关系的演变。

, [学生用书P85])

知识点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如果你能沿着时空隧道回到人类社会早期,你会发现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采集与狩猎为生。天空中闪电掠过,他们会吓得跑很远……关于人类社会早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地适应环境

B.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增强 C.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D.人类通过使用机械加深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选A。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2.上图反映的现象应发生在哪个时期(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

3.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解析:挑水浇园和织布种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的活动。该社会阶段人们开垦土地,破坏森林、草原,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答案:2.B 3.C

知识点二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4.在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恶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采集活动破坏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