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017a8f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3

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赵银春1,陈尚洪2

【摘 要】四川省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秸秆覆盖后,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重新组合,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得出了不同稻草覆盖量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0 【总页数】4

【关键词】稻草还田;耕作方式;小麦;水分利用

四川省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最丰富省份之一,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000万t,约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12,其中稻、麦(油)两季田的秸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0%以上。但是,随着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秸秆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燃料结构的变化,使农作物秸秆剩余量越来越大,农作物秸秆成为了新的农业废弃物,出现野外焚烧现象,这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农田秸秆覆盖后,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重新组合,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1,3]。研究表明,少免耕覆盖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4]。采用少免耕法能明显抑制冬前土壤水分蒸发,与传统耕作法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能减少蒸发水分16144mm[5]。在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中指出,免耕稻草覆盖是贮藏和保护土壤水分的最好方法,免耕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