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056cad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探索和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但“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甲骨卜辞影响的是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

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 )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

解析:选D。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认知,故D项正确。

3.(2020·福建福州二模)

时间 战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两宋 主要农学著作 《神农》《野老》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 《耒耜经》《农书》《耕织图》 元明清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 上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 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解析:选A。据表格中所列举的众多农学著作,再结合其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如《农政全书》不但系统记载历代农业经验,吸收了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吸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授时通考》主要记述了古代中国农副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等等,故选A项。

4.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可知,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

5.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 )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6.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

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解析:选B。据图片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占有很大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科主要为小农经济服务的,这一科技成果分布状况正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古代中国科技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项;古代中国科技受重农政策的影响,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

7.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凸面镜对西方科技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中西传统科技的横向比较,故B项错误;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D项错误。

8.十二气历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一种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历法。十二气历是按节气来定历的历法,把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所以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解析:选C。紧扣题干中的“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信息可知,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从根源上看,仍然服务于农耕生产的需要,故选C项。

9.(2020·广东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解析:选B。分析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状可知,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锲等榫卯结构,篆书中的“钉”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

10.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 )

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可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持续稳定,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中国的文字,这不能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中国保留了象形文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亘古不变,且中国文化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中国保留了象形文字,没有涉及中国近代文化学习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排除D项。

11.(2020·广东汕头三模)

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中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 )

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