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讲与练:专题八 三大题型的解题方略(含2014高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讲与练:专题八 三大题型的解题方略(含2014高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b62776581b6bd97f19ead9

解析:选B 场强的单位为N/C,k为静电力常量,单位为N·m2/C2,σ为单位面积的带电量,单位为C/m2,则2πkσ表达式的单位即为N/C,故各表达式中其他部分应无单位,故

可知A、C肯定错误;当x→∞时E→0,而D项中E→4πkσ,故D项错误。

第2讲 “以静制动”巧解实验题 1.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

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知识。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通过仔细审题,都能直接地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2〃看清实验题图

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目的是告知实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装情况,让考生探究考查意图。认识这些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便能初步勾画实验过程。

3〃捕捉并提取信息

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再现实验情景,因此,解答时必须捕捉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

(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

一些新颖的非学生实验题、陌生的新知识(概念公式)应用题、新规律验证题,都会为我们提供信息。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务。

(2)新的表格数据

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比例、反比例关系,平方还是开方关系,或者是倒数关系。根据数据描点作图可以直观反映实验的某种规律。

(3)新的物理图像

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像,但这些图像平时没有接触过,关键要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分析实验问题。

?R1-R2??1-1?

x B〃E=2πkσ??x2+R22?x x2+R2x2+R2?x2+R2??12?1

?R1+R2?x D〃E=2πkσ?1+1?x

C〃E=2πkσ?2??x2+R22?x2+R2x2+R2?x+R2??12?1

A.E=2πkσ?

类型一 基本仪器的使用 此类题考查常用仪器的结构、使用、读数问题,属于送分题。对读数问题是否要估读,对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给定的单位要特别留心,为此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规则。

山东高考)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例1] (2013·该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

为________mm。

[解析] 测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内测脚A,示数大小为d=11 mm+0.05 mm×6=11.30 mm。

[答案] A 11.30(11.25或11.35均正确) [题后感悟]

仪器的估读原则

13

(1)毫米刻度尺读数中,必须估读到毫米的十分位。

(2)螺旋测微器读数中,必须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游标卡尺有三种精度,0.1 mm精度(游标尺10个格),以mm为单位,读数中小数点后面有一位,0.05 mm和0.02 mm精度(游标尺20个格和50个格),以mm为单位,读数中小数点后面有两位。

(4)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刻度不均匀,结果只取两位有效数字,别忘记读取的数值乘以倍率。 [针对训练]

1.测金属电阻率实验:

(1)测长度时,金属丝的起点、终点位置如图(a),则长度为:________ 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b),则直径为:________ mm。

(3)用多用电表“×1”欧姆挡估测其电阻,示数如图(c),则阻值为:________ Ω。

解析:(1)金属丝的长度为70.50 cm-10.00 cm=60.50 cm。 (2)金属丝的直径为1.5 mm+0.01 mm×48.0=1.980 mm。 (3)金属丝的电阻为5.0 Ω。 答案:(1)60.50(60.48~60.52均正确) (2)1.980(1.979或1.982均正确) (3)5.0(5也正确)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图中读数为________ 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 mm。

甲 乙

解析:金属丝的长度为241.0 mm=24.10 cm(24.08~24.12均正确),金属丝的直径为0.5 mm+0.01 mm×1.8=0.518 mm(0.517或0.519均正确)。

答案:24.10(24.08~24.12均正确) 0.518(0.517或0.519均正确)

类型二 常规实验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教材基本实验的原理设计、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要做好这类实验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实验上,从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细节,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补漏,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误差分析,电学实验的连线、纠错,画电路图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

[例2] 在“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实验中,所用器材有:灯泡L、量程恰当的电流表A和电压表V、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键S等,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________(填“分压”或“限流”)式接法。

14

(2)某同学已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丙

(3)电路连接正确后,分别测得两只灯泡L1和L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中Ⅰ和Ⅱ所示,然后将灯泡L1、L2与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均恒定)连成图丙所示电路。多次测量后得到通过L1和L2的电流平均值分别为0.30 A和0.60 A。

①在图乙中画出电池组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曲线。

②由该曲线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内阻为________ Ω。(取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测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电压从零调起,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2)错误一:在连接线路时必须将每个开关断开,而图中是闭合的。错误二:连好线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需要将分压滑动变阻器调到待测电路两端电压为零的一端,以保护电源和电表,在图中滑动触头应是在b端。

(3)过两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上的点(0.30 A,3.8 V)和点(0.60 A,3.0 V)画直线即得到电池组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电池组伏安特性曲线的纵截距得E=4.6 V,由斜率可得r=3.8-3.0

Ω≈2.7 Ω。

0.6-0.3

[答案] (1)分压 (2)见解析 (3)①见解析图 ②4.6 2.7(2.6~2.8均正确) [针对训练]

3.(2014·济南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5

(1)为了消除长木板与小车间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挂沙桶时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

(2)挂上沙桶后,某同学只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测量。他根据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作出

1

图甲所示的a -m图像,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作出a - 图像。 m

(3)根据图乙,可判断本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

解析:(1)要消除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影响,在不挂沙桶时小车应能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甲知 -0.58 0.3 0.2 0.15 0.11 a/(m·s2) m/kg 0.1 0.2 0.3 0.4 0.5 1-11010 5 2.5 2 /kg m31

a-图像如图所示。 m

1

(3)由F=ma得a=·F

m

0.6-01

故a-图像的斜率即为小车所受合力,由图可得F=k= N=0.06 N。

m10-0答案:(1)匀速直线 (2)见解析图 (3)0.06 4〃(2013·浙江高考)采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除了选用照片中的部分器材外,______(填选项)。 A〃还需要电压表 B.还需要电流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