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b86c385a8102d276a22fec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题(语文版)

(卷面书写工整4分)(只收5-8页) 一、积累与运用(25%)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2%)

A、狼藉 (jí) 颓唐 (tuí) 奔丧(sāng) 唾手可得 (tuò) B、交卸(yù) 盈眶(kuàng) 简陋(lòu) 懵懵懂懂(měng) C、妥帖 (tiē) 蹒跚(pán) 琐屑(xiè) 触目伤怀(chǔ) D、骚乱(shāo) 轻蔑 (miè) 讪笑 (shàn) 呆若木鸡(dāi)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

A、寄人篱下: 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B、俯拾皆是 :弯下身子就可以捡起来,形容十分容易。

C、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 D、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

A、《背影》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B、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C、学了《铁骑兵》,我们要理解八路军英勇善战、勇敢杀敌的行为,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D、《苏珊?安东尼》记叙了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4、下面这段话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不包括的一项是( )(2%)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找个浅一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全惊呆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

像星星。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A、通过这次夏令营,使同学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 B、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那种自我牺牲。 C、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D、你喜欢吃苹果、桔子、香蕉蔬菜还是水果? 6、依据戏剧单元的学习填空(7%)

(1)文学四大样式指的是:散文、( )、( )和戏剧。

(2)《日出》是以( )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 ( ),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其话剧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3)《钦差大臣》是一部 ( )剧,作者( )是( )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家。

7、名著阅读,填空。(3分,每空1分)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 ( )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被“逼上梁 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 ) 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8、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前后形成并列关系。(2%)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持。 9、诗歌赏析 (节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①与“尽管”构成转折的诗行应该从哪一行开始? (1%) ②作者为什么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在诗段中找出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 、 (2%) 二、阅读 (31%)

(一).《背影》节选(12%)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向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找出文段中写父亲过铁路的动词写在下面。? ? ? 3% 11.请你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1%

12.描写人物时主要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这四个方面入手,上面选段主要是通过 、 两方面来表现父亲对“我”的爱。2%

1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2% 14.. “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 2% 15.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二). 成全一棵树(7%)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