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e141c8af1ffc4fff47ac78

第二节 古汉字反映中国原始生活图景(1课时)

一、远古的畜牧业

我国在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远古社会里,马、牛、猪、羊、犬、鸡等六畜的名称相当丰富。 (一)以“马”为例 1.“马”的各种专用名有几十个

可以区分为不同年龄的马,不同性别的马,不同颜色的马,不同姿势的马,不同品质的马等众多类别,如:

(1)不同年龄的马,如驹等。 (2)不同性别的马,如骘等。 (3)不同颜色的马,如骊等。

2.马对古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古人对它观察细微,造出不同的字 (二)解析马、牛、猪、羊、犬、鸡六畜名称丰富的原因 这些牲畜的名称丰富,其原因与马的例子道理是一样的。 二、远古的贸易与货币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大多带上“贝”的偏旁,而“贝”实际上是原始生活中的货币。 (一)表示买卖、钱财的

贩、贸、购等;财、费、贿等。 (二)表示抵押、赔偿的 质、赘等;赔、償等。 (三)表示借债的 贷、贳、赊、债等。 (四)表示送礼的

赞、贽、赂、赠、贶等。 三、远古的农业社会

几种主要的农作物有黍、稷、稻等,都与 “禾”有关。 (一)禾 《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从木。” 意思是二月生,八月熟,得四时中和之气,所以叫做禾。 (二)黍 《说文》:“禾属而粘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 (三)稷 《说文》:“五谷之长”。

因是五谷之长,故古代立稷而祭之,视为五谷之神。 社稷为国家的标志。 四、其他

(一)远古的交通

中国的古文字中有好多跟“车”偏旁有关的字,类别既多又细。 (二)远古的器皿用具

如以“皿”为偏旁组成的字如盆、盂、盅等。 (三)远古的兵器 如以“戈”、“弓”为偏旁组成的字如戟、弩等。= 五、课堂讨论

还有哪些汉字体现了古代文化的表征?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汉字的历史。

2.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汉字如何反映远古畜牧业。 4.汉字如何反映远古金融业。

5.概说古汉字如何反映中国原始生活图景。 扩展阅读书目: 1.《汉字与文化》,王贵元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66页。 2.《文化语言学教程》,张公瑾、丁石庆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76 -92页。 3.《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郭锦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20 -38页。 4.《汉语文字学》,许长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20-36页。 5.《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30-50页。

第三章 词语与中国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一方面介绍词语本义的文化迹象,包括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制度文化和从词语本义看古代汉民族心理文化;另一方面介绍如何从词语发展看社会文化发展;此外,还要具体介绍色彩词和数字词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引申义。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词语本义的文化迹象,认清词语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标志性作用。

本章的重点: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制度文化和从词语本义看古代汉民族心理文化。本章的难点: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文化意义。

课时分配:6课时。

第一节 从词语本义看古代物质文化(1 课时)

一、词语的本意

词语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原始意义。

汉语的词语结构反映了汉民族整体思维和朴素的辩证思维特征, 给词语留下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迹象。

二、从词语的本义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例举不同的汉字加以说明。 (一)“册”字

甲骨文中的“册”字像竹木简编连的样子。 1.本义

本指帝王祭告天地神祇的文书,又指封爵的诏书。 2.引伸义

后因古代的书本用皮条或绳子把一排排竹简串起来, 又一捆一捆卷起来, 论卷不论页, 故

有 “开卷有益”的说法,“册”才有书义。

3.古义的保留

我国发明了纸和印刷术后, 书刊和制作方法已不是古代册的样子, 但上古简册的形状留在 “册”的本义里,此义保留在闽南方言的口语中。

(1)闽南人把“读书”叫为“读册”。

(2)普通话只用作量词,表示书的数量,如几册(几本书)。 (二)“鼎”字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1.古义 (1)《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2)《玉篇》:“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3)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背。” 2.词义保留

现在鼎的三足已废,已被锅所代替,可词义仍然保留在闽南方言中。 当代事例

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 在美国召开纪念大会时,江泽民送了一个铸有 56 条龙的代表 56个民族的铜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体现。

(三)“钟”字 从乐器到计时器。 1.古代用法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铜制而中空,用木锤击之发声。 (1)单独悬挂称特钟。

(2)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称编钟。 2.发展

汉魏以后,佛教传入中国,“钟”又指佛寺悬挂的钟。此义今天仍沿用。 3.今义的由来

虽然佛教的“晨钟暮鼓”举行佛事活动与时间有点关系,但没指计时器。指计时器的意义是在明末西洋钟表进入中国后才有此义。

三、课堂讨论

还有哪些汉字的古义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

第二节 从词语本义看古代制度文化(1 课时)

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封建社会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叫宗法。 (一)嫡长子继承制 1.意义

(1)改变了兄终弟及的制度,杜绝了因弟多而相互争斗的矛盾局面。 (2)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网络。 2.在亲属制度上的反映

更具体地反映在亲属制度上,即反映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内亲外戚的亲属制度上。 3.词义发展

伯、仲、叔、季原指排行长幼之分。现在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二)宗庙制度 即对同宗祖先祭拜。 1.字辈

一个宗族不同辈分的宗亲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称为字辈。 2.家族的尊卑有序,维系同一宗族的团结 (三)婚姻制度

在封建宗法制的旧中国,婚姻制度也是为宗法制度服务的。由“婚姻”二字又以看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蛛丝马迹。

1.古义

(1)孔颖达在《礼义·婚义·疏》说:“婚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古云婿曰婚,妻曰 姻。” (2)《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则行礼,故谓之婚。” 2.暗示

从“婚”推断,古代男子可能有在未得女子或女方家庭同意情况下,在昏暗的黑夜里抢夺女子成婚的习俗。

二、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的礼仪制度

中国自古以来很重视社会等级身份和人格身份,便用一套“礼制”来维护等级差别。 (一)等级制度贯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穿戴方面。 迎接礼方面。 赠送礼品方面。

(二)不同称呼体现不同的等级身份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通过称呼来体现身份尊卑或职位高低。 很多禁忌和习惯也产生于这种对称呼的高度重视。 对今天仍旧有很大影响。 三、君权至上的官僚制度

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度一直到封建社会仍被长期沿用,君权至上的官僚制度始终不变。 (一)从首脑名称的本意,看“君权至上”的官僚制度 “伯”,“王”,“皇”。

(二)封建的 “官本位”社会产生繁多的官场级别

经过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发展,官场等级已经非常成熟和森严。

官本位所体现出来的集权和等级并非没有丝毫优点,起码有利于职务分工的开展和责任的分担。

四、课堂讨论

举例讨论汉语词语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制度文化。

第三节 从词语本义看古代汉民族心理文化(1 课时)

一、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一)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主要靠建立在封建宗法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来维持社会秩序, 因此高度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1.崇拜先王、圣人,树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