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e141c8af1ffc4fff47ac78

(1)认为君权神授:①先王、圣人是代表神来治人。②念念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 (2)有一种不忘始祖的崇古传统。 2.重视“孝悌”,讲究有序 (1)儒家倡导“孝是百行之道”。

(2)中国的传统思想倾向于把人的社会性放在家庭行为中考察:①孝道、孝敬、忠孝。②孝子、孝男。

3.重视传统,讲五德 (1)“仁”。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2)“义”。适宜、合理是义的本意。 (3)“礼”。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4)“智”。指知识、聪明、指有智慧的人。 (5)“信”。诚实、讲信用,是做人的根本。 (二)重视和谐、亲善观念

中国传统观念很重视和谐、亲善,渴望吉祥如意。 1.善于忍让,求同存异

(1)追求天和、人和、心和。

(2)尽量避免冲突:①知足常乐,安分守己。②要忍让,求大同,存小异。 2.善于用委婉、含蓄模糊语言,避免交锋 (1)胖了说成发福了,怀孕说成有喜了。 (2)委婉、模糊语言在外交上的使用。

3.采用对偶、排比手法,达到文学语言的和谐 (1)与中华民族重视平衡、追求和谐的心理有关。

(2)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论语、楚辞就初步形成这种风格。 4.熟语中的重和谐心理文化的反映

(1)谚语方面:①“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② “家和万事兴。”③ “ (2)“和为贵”在今天的发扬。

(三)重视官职、名义根源于封建的官本位思想,重视官员的身份和价值。 二、课堂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视官职、名义的现象?

第四节 从词语发展看社会文化(1课时)

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促使词语发展

词汇是社会的镜子,词汇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化的进步又促使词语的发展。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推动

汉民族自古以来不断与其他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汉语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影响和推动。 元代就开始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结束了封闭的格局。 (二)语言的“交换”和“借用”将日趋频繁

从不伦不类的“洋泾浜”到成熟的外来语引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世界性媒体的发展为语言的交换和借用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和平台。

二、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 词语的发展、创新包括好几个方面。 (一)词语义项的增减

词义演变是社会演变的需要,词义演变与社会演变同步。 1.“起飞”

本意是飞机开始飞行。现在用于比喻某项事业开始迅速发展。 2.“窗口”

本意是售票处、挂号室等墙上的窗。现在可以指某种联系或获得信息的渠道。 (二)旧词语的复活

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某些制度的改革,有些旧的称谓词迅速退出社交场合,可是最近又复活了, 有的还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和感情色彩。 如“小姐、太太、夫人、少爷、老板”等。 (三)产生一批新词语

为了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了及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一批新词语应运而生。 1.政治方面

如一国两制、回归、打假、扫黄。 2.科技方面

如空调、彩电、电脑、微波炉、计算机、联网、电子邮件。 3.经济方面

如外商、承包、法人、外资企业、台资、市场经济。 (四)吸收不少外来词

外来词的大量出现主要是随着外来事物的产生、进口,必须形成新的概念。 1.音译词

如迪斯科、万宝路、沙龙、可口可乐、托福。 2.音译词

如引擎——发动机,麦克风——扩音器,盘尼西林——青霉素。 3.半音半意合译词 如桑拿浴、保龄球。

三、词语发展的文化意义及其价值

从词语可以考察社会的文化和社会的现实情况。

词汇是最敏感、最直接的,与人们的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四、课堂讨论

总结词语发展的文化意义及其价值。

第五节 色彩词的文化引申义(1课时)

一、色彩词的含义

色彩词,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白、黑等。 二、色彩词的文化意义

色彩词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蕴含的感情色彩、文化意义有所不同。 (一)从社会生活引入联想 1.红色

红色在中国古代、现代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象征义,甚至有“中国红”一语。

(1)红色在古代是贵族和高官服装的用色:①红色便意味着成功、得势。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人、红运、大红大紫、红极一时等词中,“红”表示成功得势的象征意义的由来。

(2)中国习俗中“红”还和驱疫避邪联系在一起。 (3)从古至今,中国总是把红色和喜庆联系在一起。 (4)在现代,红色还有“革命”的象征意义。 2.黄色

黄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象征意义的色彩。 (1)“黄”代表金木水火土中的“土”:①“土”处于中央,黄色是大地的本色。②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当作“尊色”,属帝王的颜色,所以就有了“黄榜”、“黄袍”等词语。

(2)黄色又是古代引申义反差最大的一个词:①近现代黄色又有了腐化、堕落、色情等义项。 ②黄色引申义的变化反映了世事变迁。 3.白色

除表示白色外,还引申为丧事、低贱、落后、反动等义,它跟红色产生对照,产生同步引申,如红——白;喜——悲;吉——凶;善——恶,这跟汉语的造词方式和民族心理有关。

4.绿色

(1)在古代含有低贱的象征:①如“青衣”指婢女。②“绿帻”是贱人带的头巾。

(2)绿色在今天仍然可以用作贬义,如“绿帽子”等。但绿色在许多场合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涵义,甚至深受欢迎:①“红花要有绿叶配”。②“绿灯”才能通行。③绿色植物已经是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物,虽然它并非真正指绿色,而是指现代环保理念、生命力与活力等等。

(二)色彩词的词义特点

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的联想意义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联想所产生的语言迷信,有时能迎合人们的崇尚心理和避讳心理,在交际中注意使用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课堂讨论

哪些色彩词可以使我们从现实社会生活引入联想?

第六节 数词的文化引申义(1 课时)

一、数词的含义

数词就是表示数目的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 二、数词的文化意义

数词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蕴含的感情色彩、文化意义有所不同。 (一)从民族文化引入联想 1.对吉利字词的喜爱 (1)“三”、“五”。三和五是中国文化中受到尊崇的数字词,因为“三生万物”及五行观念,中国文化认为三、五是祥瑞的数字,所以三、五便广泛地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②孟母教子而三迁③五则五谷、五常、五味、五福等。④三加五还构成固定形式以表示“众”,为三皇五帝、三山五岳、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番五次??。

(2)“八”。八则在中国古今文化中有不同的引申:①许慎在解释“八”的字形时,认为有分别义:“八,别也。”②八的别义至今仍影响一些地区,河南、湖南、福建等地有“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③但是,原来不受欢迎的“八”,现在却很红,反差极大。④粤语“八”和“发”的语音相近,因此,一些人认为“八”意味着“发”,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八是一个吉祥数。

2.对不吉利字词的忌讳

(1)忌讳说“四”,因为“四”与“死”近音。 (2)佛教又忌讳“七”,因为与轮回有关。 (二)数词的词义特点

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它的联想意义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特点。

联想所产生的语言迷信,有时能迎合人们的崇尚心理和避讳心理,在交际中注意使用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课堂讨论

举例谈哪些数词容易使我们从文化引入联想?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2.如何从词语本义看中国古代制度文化。 3.如何从词语本义看古代汉民族心理文化。 4.色彩词的文化引申义。

5.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和时代文化。 扩展阅读书目 1.《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骆峰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9页。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39-65页。 3.《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黄涛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67-7页。 4.《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郭锦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2-38页。

5.《词汇的文化蕴涵》,周一农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第1版,第99-257页

第四章 从谚语和成语看中国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介绍中国谚语和成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迹象,包括谚语和成语的定义,谚语和成语所反应的内容,以及从谚语和成语看中国历史文化和心理文化等;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谚语如何反映中华民族文化,举例说明成语如何反映中华民族文化。

本章的重点:谚语和成语所反应的内容,以及从谚语和成语看中国文化。本章的难点:谚语和成语背后所蕴藏的民风、民情。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节 从谚语看中华民族文化(1课时)

一、谚语的定义 谚语,《说文》:“谚,传言也。”《广韵》:“谚,俗言也。”它们大多数来自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积淀而成的固定语句。

二、谚语反映的主要内容

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各方面经验简洁有力的概括。 (一)科学知识方面

1.生产活动、农事活动实践

(1)不误农时方面: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②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2)农事活动方面:①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当年钱。②苗要好,除虫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