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形而上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07ecd7195f312b3169a519

编辑本段 形而上学的著作 形而上学

作 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张维 编译 [1]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200073041

定价:¥23.80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著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当时已有的全部学科,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学》、《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三段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他的思想对西方的文化取向和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形而上学》导读 第一卷 哲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 第二卷 哲学研究概论 第三卷 哲学研究的主题 第四卷 哲学研究的范围 第五卷 哲学术语的解释 第六卷 学科分类与存在 第七卷 关于实体 第八卷 质料与形式 第九卷 潜能与现实

第十卷 相反、居间者

第十一卷 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第十二卷 宇宙的总因

第十三卷 数学对象与理念 第十四卷 数与本原 书名:《形而上学》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本书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著作,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由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鼎盛年约公元前40年)编成。由于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中,本书排在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故名为“Metaphysic”,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本原问题等。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确切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本书的中文译本可看:《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亚里士多德17岁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师从柏拉图达20年之久。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有深入的了解。后来他回到马其顿从事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园,系统地总结、讲解和传播自己的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一书共十四卷,由于是他的学生根据笔记整理而成,因而结构松散,各卷之间缺少连贯性,不成系统。不过这丝毫也不降低它的重要性,它依然是哲学研究的可靠资料,书中的许多问题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卷一总结了亚里士多德以前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一部最早的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文献。亚里士多德开篇就讲:“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认为智慧或真实的知识是关于原因的知识,尤其是关于终极原因的知识,它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原因的种种理论之后,提出了“四因说”,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四种,即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动力因。形式因指事物内在的或本质的结构形式;目的因指事物变化发展所追求的内在目的;质料因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动力因指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卷四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在卷三和卷七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实体问题,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不能在具体事物之外独立地存在,只能存在于事物之中。他承认个体事物的重要性,但与柏拉图一样认为个体事物不能被认识,有关个体事物的知识实际上是对一般属性的认识。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他对实体的看法也不一致。概括起来,他关于实体的基本思想如下:1、属性所系的个体事物是真实的实体。实体即主体,它不能用作谓语去说明别的范畴。在一切范畴中,实体是基本的范畴,其它的范畴都是以它为基础的。2、亚里士多德认为,属性隶属于个体,人们对个体事物的把握就是对一般属性的把握,因而一般属性或共相也是实体。在此意义上,事物的本质就是它的实体。

亚里士多德在卷八中讨论了质料问题,在卷九中讨论了潜能和现实问题。他认为,质料是潜能,他本身没有规定性,具有成为某物的可能性。它能够被形式所规定。形式是现实,具有现实性,被形式所规定了的质料就成为现实。事物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潜能到现实的不断地转化过程。 在进一步分析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不动的推动者”这个概念。他认为变化过程不能是无限的,必须要有一个永恒不动的实体,它是纯形式和绝对的现实,它就是神,是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和根据,是“第一推动者”。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的思想在基督教哲学中常被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